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季汉楚歌 > 第200章 舌绽莲花的诸葛亮:我还没用力,你怎么就倒下了

第200章 舌绽莲花的诸葛亮:我还没用力,你怎么就倒下了 (第2/2页)

孙权虽然很气恼,但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刘标要来解斗”这个事实。

将水陆步骑都退到了夏口水寨,孙权静待刘标和刘表的到来。

打不过就加入。

孙权得好好想想,如何洽谈获利才能在江东立稳脚跟。

数日后。

刘表先到。

文聘、诸葛亮出偃月城迎接刘表。

try{ggauto();} catch(ex){}

刘表的脸色有些憔悴。

短短几个月,刘表从威震荆州的镇南将军、荆州牧,变成了憔悴的老头。

在来的途中,刘表遇到了返回襄阳的蔡瑁。

本想让蔡瑁一同来偃月城,结果蔡瑁执意要回襄阳,将刘表气得不清。

蔡瑁一走。

偃月城兵力不足,如何能在三方洽谈中占得优势?

洽谈只是将争斗从战场搬到了桌上,争斗的核心依旧是各方的军力强弱。

弱者是没发言权的!

诸葛亮尚未开口,跟着刘表一同南下的黄猗拱手问礼:“伏波将军麾下,门下贼曹黄猗,见过诸葛军师。”

叙了礼,黄猗又取出书信一封呈给诸葛亮:“有伏波将军有信在此。”

诸葛亮心神一凛,不动声色的接过书信,飞快的扫了一眼。

刘表见状问道:“孔明,刘伏波在信中,有何要求?”

诸葛亮将信收好,道:“镇南将军,此地不是说话之地,入城再谈吧。”

刘表沉默。

信中内容不能公开,就意味着不是什么好事。

暗暗叹了一口气,刘表策马入城。

如今荆州四面遇敌,刘表独木难支,早已失去了弈棋的资格了。

入了城。

诸葛亮寻了个僻静处,单独邀刘表一叙。

屏退了众人后,诸葛亮将刘标的书信递给了刘表:“镇南将军,还是你自己看吧。”

看着信中的内容,刘表忍不住手一抖,呼吸也变得急促:“刘伏波,要让老夫让出荆州?”

“这怎么可能!”

刘表将信猛地拍在桌上,语气也多了恼意:“怪不得黄猗让老夫带上家眷,还让老夫携民渡江。”

“这是压根不给老夫活路!”

“如此解斗,老夫如何能同意?”

“四面皆敌又如何,大不了战死沙场,老夫又何惜残身!”

刘标给诸葛亮的信中,言明了四分荆州的用意,以及让诸葛亮劝刘表让出荆州等等。

刘表满心欢喜的来偃月城,以为刘标真的是来解斗的。

不曾想。

刘标竟然要让刘表放弃荆州且配合向孙权施压!

被卖了还要替刘标数钱,这让高傲的刘表如何不怒?

刘表又怒视诸葛亮:“孔明,你对得起老夫的信任吗?”

“扪心自问,老夫对你诸葛家可有半点亏待?”

“你叔父让老夫撮合联姻,老夫亲自去拜访蒯家、庞家和黄家。”

“你叔父让老夫给你官职,老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老夫对你诸葛家如此信任,你却助刘标谋夺荆州,忘恩负义如此,你有何面目坐在此地?”

诸葛亮承受了刘表的怒骂,只等刘表骂够了,这才徐徐开口:

“镇南将军,诸葛家承蒙恩惠,这一点我是不会忘记的。”

“若我不念恩义,又岂会助镇南将军促成荆徐结盟,死守偃月城?”

“义兄为何会谋夺荆州,镇南将军真的一点不自知吗?”

“昔日徐州南征孙策,义兄来信请镇南将军出兵相助,镇南将军无视同盟之约,只作壁上观,以至于南征孙策功败垂成。”

“孙权要打江夏,义兄有意解斗,是镇南将军你拒绝了义兄的好意,害得义兄颜面扫地,才有荆州今日祸事。”

“镇南将军坐拥荆州之地,不思匡扶汉室,却要跟义兄为敌,义兄不谋夺荆州,难道要将荆州拱手让给曹贼吗?”

“即便如此,义兄依旧在想着保全镇南将军一家。”

“否则义兄又何须让襄阳和南阳给曹操、让巫夷险道给刘璋?”

“甚至于,还要让荆南四郡给孙权!”

“若我不念恩义,我今日也不会将义兄的书信给镇南将军看!”

“正因为我念恩义,才没有诳你瞒你诈你,只希望镇南将军你能识时务明大局。”

“方今天下,除了义兄能匡扶汉室,谁还能匡扶汉室?”

“凭镇南将军你?还是凭西川的刘璋?亦或者许都那个被软禁的天子?”

“镇南将军,你莫要忘记了。”

“倘若汉室不存,你这个汉室宗亲跟普通的士子又能有什么区别?”

“真以为你是不靠家世出身才争得如今的地位吗?”

诸葛亮犀利的言辞,如同冰川寒水一般将刘表一肚子的怒火灭了大半。

剩下的怒火又变成了憋屈和不服。

“老夫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也曾单骑定荆州,让荆州士民安居乐业,怎就变成了靠家世和出身?”刘表不服。

凭什么说老夫是靠家世和出身的?

老夫有今日的地位,都是靠本事争取来的!

诸葛亮哼了一声:“是否靠家世和出身,我不与镇南将军争辩,因为这毫无意义。”

“可要论荆州士民安居乐业,那我可得多问一句了:镇南将军口中的士民,可曾包括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每日愁衣食的贫民?”

刘表语噎。

本质上,刘表口中的“士民”指代的更多是皇亲、世家、豪门、寒门、庶民,至于布衣、民家、军户、佃户、牧民、流民、氓民压根不在刘表的“士民”范围。

刘表想要反驳,又反驳不了。

以农术得民心、被誉为稷子的刘标,是真将布衣、民家、军户、佃户、牧民、流民、氓民这类民,当民的!

良久。

刘表叹气:“孔明,非得如此吗?”

“老夫承认刘标在徐州,对诸民一视同仁,让流民有了立足之地,让贫民不愁衣食。”

“可荆州跟徐州不一样!”

“徐州的豪强几乎都被曹操屠杀殆尽了,剩下的能跑也都跑了。”

“荆州不同。”

“荆州豪强林立,老夫也是借助了蔡家和蒯家的势力才勉强维持了平衡。”

“若不喂饱荆州的豪强,即便老夫让出了荆州,刘标也同样做不到对诸民一视同仁。”

诸葛亮摇头:“镇南将军,能不能做到和想不想做,是有区别的。”

“更何况,义兄的手段,镇南将军你是想象不到的;别人或许办不到,我相信义兄能办到!”

“徐州诸民安居乐业,就是最强的力证!”

“镇南将军,我并不希望义兄跟你冲突太甚。”

“义兄虽然讲仁义,但他的仁义不是宋襄公式的迂腐仁义,而是在不影响大志的仁义。”

“若镇南将军你执意不肯,义兄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还请镇南将军,细思!”

刘表再次沉默。

就这么向刘标低头,刘表是不愿意的。

可如果不低头,刘表现在又没破局的良策。

荆州的兵力要抵挡曹操、刘璋、张津、孙权,已经在苦苦强撑。

若再惹怒了刘标,刘表几乎没任何的生还机会!

是被群雄围殴死,还是将荆州让给刘标求得家小平安,这个选择其实不难。

难在于刘表是否愿意低头。

见刘表沉默,诸葛亮又道:“镇南将军,你知道蔡瑁为什么要违背你的意愿,执意回襄阳吗?”

刘表心头一震,隐隐有了猜测。

诸葛亮凝声道:“蔡瑁跟曹操,早就暗中有了来往。”

“曹操许了蔡瑁不少好处,只因蔡瑁觉得镇南将军还能抵挡曹操,故而一直没有真正表态。”

“如今镇南将军西不能退刘璋,南不能退张津,东不能退孙权,北不能退曹操。”

“蔡家当初能选择助镇南将军定荆州,如今也能选择依附曹操保全蔡家。”

“镇南将军虽然是荆州牧,但这荆州并非镇南将军能真正做主。”

“镇南将军,应有的体面都给你留了,是助义兄还是为了你心中的孤傲让家小亲族都死在这场纷争中。”

“还请镇南将军,再细思啊!”

刘表颓然瘫坐。

诸葛亮的话,如同犀利的尖刀一般,将刘表强撑的外壳一一劈开,露出最真实也最柔弱的内里。

良久。

刘表苦涩开口:“老夫,愿助刘伏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