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诱导 (第2/2页)
酒喝多了的后遗症来了,昏沉感让他们一时都不想说话,其他家主闻言也只是点点头,其实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他们觉得现在这样也很好。
李逸却是摇头道:“那如果张家将纺织技艺传给郡内各州县的百姓,并与他们定下契约,凡是售卖的布匹和成衣盈利,除去两成赋税,再五五分成,张家主你觉得百姓能不能答应?布铺与衣铺又能不能开满全郡?”
“能倒是能。”张家主迟疑道:“就是这利润怕是还不如我们现在的多。”
别看这些家主们都有些晕乎乎的,一提到利益上,他们还是能粗略算清,如果没有很大的提高或损失,他们还是愿意维持现状。
李逸呵呵一笑,继续说道:“没有吗?张家种植的原料足够生产,不用从郡外采购吗?还有,郡内各州要不要运输原料或成布?听说河内郡路匪依旧不少,张家要不要打点?一旦百姓有了技艺,这些钱是不是省了?
最重要的是,百姓有了技艺,就会有生计,能过的更宽裕,那他们会不会多买衣服布匹?会不会年年置换铁器,会不会想让子孙读书?会不会添置更多的物件?
这样一来,是不是卖出的货物会更多?你们都是精于计算的家主,要不再算算?只怕最后算下来,你们族人甚至不用开铺,都能赚到不少于以往的钱。”
李逸说完坐回首位,这下没有人立刻与他说话了,都低着头在心里快速计算着李逸所说的得失比例,就连四位老者也被勾起兴趣,暗自计算起来。
李逸也不急,酒后算账,不杂也乱,他让陆逍遥端一旁点心和一壶雪碧过来,两人悠闲的吃喝着,面对一厅的静谧耐心等待。
郑祭酒不愧是算学祭酒,大约一刻钟后,他就当先询问李逸,“老朽有一事不解,你说的道理虽然不错,方法也的确可行,但以河内为例,粮食并未提高产量,百姓收成就应该不会提高,为何这银钱仿佛增加了不少?”
“因为流通。”李逸喝了口雪碧将糕点顺下去,“比如一个农户卖粮食挣了五十文,他没有存下来,而是让妻子去买一架铁犁,然后铁铺的东家收了这五十文,又让媳妇去买一件衣服,衣铺的东家想孩子读书,又让伙计去纸铺买了一些竹纸。
这样一来,粮食还是那么多,五十文依旧是五十文,但农户和铁铺、衣铺、纸铺的农户也都挣了五十,这就是流通创造盈利。”
郑祭酒依旧不解道:“但是这钱还是要出的,他们看上去都挣了五十文,可是都要交赋税,为什么五十文还有五十?”
“物品本身就是出处,粮食、铁器、衣服和纸本身的价值也是钱,只是它们成了物品,不是银钱本身罢了,朝廷收赋税或士族分润,还有百姓所得的利益,说到底还是付出劳动将自然之物变成钱财。”
李逸新颖的解说方式,慢慢将所有家主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只听他继续说道:“所以你们想要赚更多的利益,就要让百姓学得技艺,只有他们能挣更多钱财,才会舍得花钱,花钱的人多了,才能挣更多钱。
这个道理,我们的先祖应该都懂,不然也不会将手艺传下来,士族,说到底是希望后辈成为学士名仕,难道留的技艺是为了让你们做工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