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长征中的女红军 (第2/2页)
这天晚上,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交换了定情物。王首道送给王泉媛一把他从战场上缴获的小手枪和八发子弹,王泉媛给他的是一个承诺:送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
一日夫妻百日恩。他们在一起真的只有一个夜晚,第二天就不得不跟随大部队撤出了遵义城。
撤出遵义后,直到1935年6月26日,王泉媛随干部休养连到达两河口,先一步到达的王首道得到消息后,派通信员送去一信,两人才得以再聚首。
但短短一夜的恩爱,马上就在黎明时分出发的号角声中中止了。
此后王泉媛历经艰辛,却再也没有和心上人相聚的机会,好心大姐们极力撮合的好事,让她饱受几十年的相思之苦。
贺子珍在长征路上冒死生下的孩子,后来不曾再见过,终究成为她一生的痛。
和她几乎同时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枪声中生产的,还有闽粤省委书记邓发夫人陈慧清。但是,长征途中第一个生孩子的,却是一个叫曾玉的女红军。
曾玉本来不在长征名单中,但当她听说自己的丈夫、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也在出征的行例中时,竟不管不顾地挺着7个月的大肚子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成员。
因为是“编外”,她没有口粮,没有装备,更没有马匹可以代步,她只是凭着一个女红军坚强的毅力和一个女人对丈夫发自内心的爱,紧紧跟随着大部队。
曾玉的坚强和执着,深深打动了和她一同走在路上的其他女人们。
蔡畅、邓颖超、贺子珍、李坚真、萧月华等对她一路上照顾有加,匀一口饭给她吃,腾一个角落让她休息。
更重要的是,既然已经走在一起了,就决不让她掉队。
一天,女红军们刚刚使出浑身力气爬上老山界峰顶,还来不及喘口气,就接到赶快下山的指令。
大家连忙搀扶着往山下赶。这时,曾玉悄悄告诉钱希钧,肚子疼得厉害,好像要生了。
看着疼得满头是汗的曾玉,钱希钧不敢怠慢,连忙去向团长董必武汇报,并找来一付担架让她躺了上去。
可刚走不远,却遇到敌人袭击,胆小的民夫放下担架逃命去了。
长征途中挑夫扔下货物或是担架一走了之是常有的事,钱希钧无奈地把曾玉扶上马,随着马的颤动,只见鲜红的血顺着曾玉的腿流下来,湿透了马鞍上垫的被子。
曾玉被从马上扶了下来,后面的枪声越来越近,董必武叮嘱女红军们,一定要把曾玉带上,让她安全生产。
经过一路的颠簸和惊吓,曾玉怎么也跑不动了,低头一看,只见孩子的头已经探出了母亲的身体。可怜的孩子,她哪里知道,一旦降临到这世界上,她就将永远失去母爱!
女红军们架着曾玉一步一个血印地朝前走,她们要找一个稍微安静和安全点可以生孩子的场所。
但莽莽山林中,不见一户人家,钱希钧只找到了一把枯草。几个女红军把曾玉围了起来,什么都没有,在这把枯草上,长征途中红军的第一个婴儿降生了。
婴儿哭声响亮,紧闭的双眼还来不及睁开,她的母亲就要被迫离她而去了。曾玉狠心地将她留在了出生的地方,任她哭嚎,任她悲鸣。
因为这位年轻的女人不仅是母亲,更是一位战士,她知道部队的纪律,更知道部队面临的险恶处境。
孩子的哭声还在继续,女红军们则架起欲哭无泪的曾玉继续赶路。
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女红军生下的孩子用毛巾或者白布一包,内附一张纸条,放在出生的地方,似乎成了长征途中先生后舍的模式。
那些放弃自己孩子的母亲是不幸的母亲,但同时她们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