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人民英模吴焕先 (第2/2页)
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黄安檀树岗重建红25军,吴焕光任军长。
在任期间,吴焕先表现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几天之内就把军部、2个师和2个特务营组建起来,共7000余人。
在国民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吴焕先指挥部队集中兵力打敌弱点,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连续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
1934年4月,红25、红28军合编为红25军后,任政治委员。与军长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于鄂东北、皖西北地区,取得长岭岗、太湖等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据地。
11月11日,奉中共中央指示,吴焕先与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进行长征。
他们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西南部秦岭山区。
在此期问,吴焕先先后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他正确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为粉碎国民党军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25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7月,吴焕先等率部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的消息后,毅然作出西进甘肃,迎接中共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
吴焕先指挥红25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
1935年8月21日,红25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时遭国民党军突然袭击。吴焕先在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吴焕先牺牲后,全军将士万分悲痛,发誓要为政委报仇,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血战,终于消灭了敌人,并击毙敌团长。
随后,红25军在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的率领下,于9月和陕北红军会师。
吴焕先的牺牲,是共产党的巨大损失,也是红军的巨大损失。他的光辉的战斗足迹留在了鄂豫皖陕甘广大的地区。
1926年秋,吴焕先回到家乡,在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黄泥塝一棵大松树下建立了新县第一个党小组。
同年秋,吴焕先在四角曹门建立了新县第一批农民协会。吴焕先的家人被土豪劣绅杀害后,吴焕先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
第二天,他就组织农会的骨干分子,在他家门口架起20盘铁匠炉,连夜赶制鱼叉、大刀、梭标。
后来他们奇袭民团,打监卡、乡公所。农民武装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190人发展到三千多人。
从此,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了。这个时候,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们向封建地主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冲击。
同年冬,吴焕先在箭厂河乡办起的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三堂革命红学,这是黄麻起义的主要力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吴焕先(1907年8月-1935年8月21日),男,汉族,湖北黄安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人,毕业于麻城蚕业学校,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担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5月,代理书记。1935年8月,率部长征途中在甘肃泾川的泾水河畔壮烈牺牲,时年28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