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697章红二十八军

第697章红二十八军 (第2/2页)

中国工农红军在创建时,学习苏联的经验,首先实行党代表制度,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使红军真正成为党的军队,以发挥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

1928年中共六大后,确定在红军中设立政治委员制度。193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给鄂豫皖边特委并转红军全体同志的信中指出:

“政治委员是代表政权与党两方面来领导军队的,政治委员在政治上,在党的立场上比军官权限大,即在军事上一切问题亦应得政治委员的部署。”

政治委员在鄂豫皖红军中一直具有巨大的权威。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他是鄂豫皖仅次于张国焘、沈泽民的三号人物,不但可以号令全军,还可以指导地方党委工作。

红二十五军军政委是吴焕先,被称为二十五军的军魂。高敬亭的红二十八军政委,事实上是鄂豫皖苏区党政军的一把手!

在没有省委书记、军长的情况下,他更是把红二十八军军政委这一职能发挥到极致。

有的红二十八军老战士回忆,当时有人喊他高政委,有人喊他高军长,有人喊他高书记,他都答应。

事实上这个红二十八军军政委,确是集党政军于一体。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高敬亭从组织上实现了从基层到整个鄂豫皖边游击区党政军的集中统一领导,使鄂豫皖苏区有了统一的政治领导和军事指挥。

虽未设军长、参谋长,但部队行军、作战、日常工作在高敬亭直接领导和方永乐同志协助下,由八十二师师长、师政委和几个得力参谋具体组织实施,指挥非常机动灵活。

二是整编部队。这个问题大家意见最一致。不成立主力红军,光靠几个分散活动的主力团和地方游击师是很难坚持大别山这个庞大地区的武装斗争的。

会议根据省委指示信的精神,决定将红二一八团与鄂东北独立团合并,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

说是一个军,可是由于兵力不够,红二十八军只编成一个八十二师和军属手枪团。

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政治部主任熊大海。

八十二师也只编成一个二四四团和特务营。二四四团团长徐贤才,政委徐诚基,下辖三个战斗营。

原二一八团编为第一营,原一路游击师编为第二营,原二路游击师编为第三营。

军直属手枪团由皖西北道委手枪团、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和原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一个分队合编,团长余雄,政委刘远臣。

手枪团下辖三个分队:一分队长詹化雨,二分队长余启龙,三分队长邓少东。其兵力只相当于一个营。

军、师直特务营由鄂东北独立团改编,营长陈守信。军部直属一个交通队一百余人。

所以改编后的这个红二十八军也只有不满员的五个营级单位,加上各种人员在内,全军只有一千三百余人。也只相当于一个齐装满员的团。

由于红二十八军在编制上始终没有充分展开,像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都是军师合一的机构。

在鄂豫皖革命史上,这是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

第一次,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及时组建了红二十五军,承担起坚持和保卫豫皖根据地的任务。

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重点放在鄂东北,为开展大别山东线游击战争,保卫皖西北苏区,1933年1月在麻城大畈成立了红二十八军。

当时这个红二十八军又称八十二师,师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辖二四四团、二四六团和一个特务营,全军共三千余人,属于二十五军序列。

第二次是1933年10月在立煌县南溪吕家大屋组建,徐海东为军长、郭述申为政治委员,全军两千余人,辖八十二师和八十四师两个师,同样属于红二十五军序列。并于1934年4月16日,于商南南溪豹子岩并入红二十五军。

这次是第三次组建。可见鄂豫皖军民对红二十八军番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红二十八军独立支撑鄂豫皖苏区的游击战争。

从此,鄂豫皖苏区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又有了一支主力红军。它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凉亭坳会议和红二十八军的重建,标志着鄂豫皖苏区党政军统一领导的形成。

特别是有了一支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三位一体的武装集体。这是鄂豫皖苏区开展三年游击战争的起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