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特殊任务 (第2/2页)
粟裕得知后很兴奋:当年我们离开苏区,就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现在终于可以实现夙愿了!
他立即致信国民党遂昌县政府,要求谈判。
几天后,粟裕率部下山,开赴平阳。此时的他蓬头垢面,长长的头发又脏又乱,身上也是破破烂烂的,满身的虱子。
1938年4月,粟裕来到皖南,加入新四军大家庭,并将在抗日战场上崭露头角。
1937年10月,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亦奉命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然而,在赣东北的弋阳磨盘山区,却有一支红军游击队坚决拒绝和国军“同流合污”,让上级组织也无可奈何。
这支游击队的领导人杨文翰本是红军的一名宣传干部。
1935年1月,方志敏、刘畴西等人率领的红十军团主力在国民党军残酷剿杀下,损失殆尽。
留守弋阳磨盘山区的残部在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率领下打游击,又被敌军围攻,连关英本人也在突围时和部队失散,仅以身免。
散落山中的战士仅剩三十几个人,其中“官”最大的宣传部长杨文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把手。
没想到杨文翰居然是个军事奇才,不打无准备之仗,专门袭击落单的国军小股部队,一次赔本买卖也没干过,人员迅速扩大到五百多人,甚至拥有一挺机枪。
游击战争是非常艰苦的,杨文翰等人渴饮山泉、饥吃野菜,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不时有冻饿的风险,也因此他和组织彻底失联,对山外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自然也不知道抗战爆发、国共合作这些大事。
1937年2月,当地国军派人向他喊话,请他下山谈合作,杨文翰将信将疑,只派了先头部队。
没想到部队一下山,顿时伏兵四出,游击队白白折损了十几名战士。
杨文翰气得七窍生烟,怒吼道:以后不管谁来都别信,除非红军大部队回来!
到了9月份,由于中央决定将南方各省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于是皖赣特委派人来动员杨文翰下山,杨文翰哪里肯信,直接将来人杀了,后来又来了两拨同志,也被杀害。
杨文翰继续袭击国民党军,让国民党当局怒不可遏,向我方交涉,指责杨文翰“昧于大义,不知幡然”,东南分局压力山大,只得请出一位大神:杨文翰的老上级关英。
关英当年杀出重围后,因敌军追捕得紧,在玉山开油坊隐藏身份,直到抗战爆发后才找到组织重新归队。他自信满满地表示:杨文翰肯定听我的。
关英到了山上,侃侃而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杨文翰脸色大变,厉声道:我们打了十几年了,反动派杀害了我们多少同志,哪有什么合作的条件?
不过,关英毕竟是老上级,杨文翰不便发作,于是请关英在山上盘桓几日。
关英谢绝道:我还要回南昌报告任务呢。
没想到杨文翰勃然大怒,指着关英怒吼道:叛徒!想骗我下山!
原来,杨文翰侦知关英在上山前,曾经接受国民党区县政府邀请吃过饭,还发表过“抗日统一战线”的演讲,因此早就疑心关英是叛徒。
关英也是个暴脾气,毫不客气地怒斥昔日部下: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
杨文翰已被愤怒夺走了理智,他从关英身上搜到一枚金戒指和两百块钱,一口咬定这是国民党收买关英的证据(实际是组织给的路费),咆哮着下令将关英杀害。
后来,杨文翰终于得了准信,国共合作是真的,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依然传话希望他下山抗日。
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偏执狂,嚷嚷着“不见到红军大部队,绝不下山”。
1938年底,江西国民党军见杨文翰始终为敌,于是调集近2万名大军围剿他的五百之众,杨文翰顽强得很,继续在大山里和国军周旋了四五年,但身边人越来越少,终于在1943年8月被捕。
不久,杨文翰被国军杀害。解放后,杨文翰和被他杀害的关英均被追认为烈士,在弋阳革命纪念馆,他们被供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