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34章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第734章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第2/2页)

此外,牛栏江以东、南北盘江之间广大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反动统治比较薄弱,地形和政治、经济条件也有利于红军活动。

因而,军委分会决定:“在滇黔边活动,并创立根据地”,“集全力首先击溃孙、郭两敌,以开展新的局势,创立根据地”。

然而,就在这时,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于3月23日接到了张国焘以朱德和他两人名义发出的电报,通报红四方面军西进炉霍、道孚、甘孜地区和红一方面军组织西征的情况。

建议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同时也可在“滇黔边行动”。

由于电报对于红2、红6军团的行动指示并不肯定,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于29日致电朱德、张国焘,说明“在目前敌我力量下(即包括敌之樊、郝、万、郭、孙、李等纵队),于滇黔川广大地区内求得运动战中,战胜敌人,创立根据地的可能,我们认为还是有的”。

同时表示:“我军究应此时北进与主力汇合,抑或应留在滇黔川边活动之问题,请军委决定。”

3月30日,朱德、张国焘复电,指示:“最好红2、红6军团渡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一同北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在滇黔川广大地区活动,但须准备较长期的运动战。”“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

接到电报后的当天,军委分会在盘县召开会议。会议认为朱德、张国焘的电报虽未明确表明态度,但基本趋向是要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经过慎重研究,会议决定放弃在滇黔边创建根据地的方针,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会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电告朱德、张国焘:“我们决经华坪之路线北进,四月一日前后开始向滇西方向移动,望在适当时派队接应。”

以后的实践证明,红2、红6军团渡江北上,是符合当时党和红军提出的战略方针的,顺应了全国正在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

萧克后来回忆说:“这时我们对一、四方面军会合时张国焘闹分裂反中央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当时我们还想在滇黔边站住脚,后来查明虽然来包围这地区的敌人比进攻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少了,但也还在五十个团以上,时间久了敌情也可以变化,是否能站得住,是个未知数。总司令部要我们北上抗日,我们从当时整个国内形势看,认为北上抗日是大势所趋,经军委分会的考虑,决定执行总司令部的指示,与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抗日。”

3月31日,红2、红6军团离开盘县,挥师北上,又一次开始了战略转移。

两军团在平彝附近冲破滇军防线后,向滇中推进,准备过普渡河,然后从元谋附近的龙街渡口北渡金沙江。

蒋介石发现红2、红6军团北上,迅速调整部署,建立滇黔“剿共”军总司令部,龙云为总司令。

令柯渡以东地区的滇军兼程赶往金沙江岸边,柯渡以北金沙江沿岸的川军在巧家、宁南、蒙姑、盐场各要点加紧设防,将红2、红6军团消灭于金沙江以南地区。

顾祝同也飞抵昆明,代蒋介石坐镇指挥。

龙云发现红军出现在滇中,判断红2、红6军团是要走中央红军的老路,从元谋渡金沙江。

所以他一面令孙渡纵队全力“追剿”,一面令旅长张冲率其在昆明的直属部队四千余人,先期赶往普渡河铁索桥堵击。

4月6日,红2军团前卫红18团攻占寻甸,红4师继续前进,于8日到达普渡河铁索桥。

但滇军张冲旅已经抢先赶到河对岸,并封锁了渡口。红4师奋勇渡河,夺占铁索桥,在对岸与滇军张冲旅对峙。

红6军团一部则在款庄、小松园与增援普渡河的滇军近卫第1团遭遇,滇军孙渡纵队随后蜂拥而至,双方展开激战。

中央军樊嵩甫和湘军李觉、郭汝栋纵队也快速向普渡河靠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