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68人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
“我们以无限的热忱庆祝你们的胜利的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出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2日,红二、红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改编为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
同时,会师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
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
6日,任弼时致电中央,报告红二方面军长征情况说:
二、六军团于本月1日全部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现随同四方面军继续北进。这次远征,计费时7个多月,行程一万余里,伤亡约5300人,出发时两个军共1.7万人,到甘孜会合时,为1.4万多,二军团9000人,六军团5300人,武器比桑植出发时稍有增加。
1936年2月24日,林育英、张闻天致电朱德、张国焘:“育英动身时,曾得斯大林同志同意,主力红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
关于红四方面军行动方针,提出了三个方案供选择。
第一个方案是北上陕甘。第二个方案是就地发展。第三个方案是南下转战。
中央认为第一个方案是上策。
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讨论结果,一致赞同北上陕甘的第一方案。
张国焘在南下碰壁,广大指战员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见共产国际同意红军主力北上方针,也不得不赞同北上方案。遂于3月上旬发布了《康道炉战略补充计划》。
3月1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一举攻占道孚,15日占炉霍,继乘胜前进,占领西康省东北部重镇甘孜。
此时,红二、六军团从乌蒙山区突破敌人的包围,进占了盘县亦资孔地区。
3月25日,朱德、张国焘根据中央二月十四日电报精神,致电红二、六军团领导人,提出红二、六军团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进的建议。
4月上旬,红军已控制东起懋功,西至甘孜,南达瞻化、泰宁,北连草地的广大地区。
5月20日,中央领导与红一、十五军团负责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六军团负责人。
提出:“当前任务是红军与东北军密切合作,以进到西北大联合,建立西北国防政府,打通苏联,同苏联及外蒙订立抗日互助条约的计划”。
电报中对于“二、四方面军全体同志之艰苦奋斗表示无限敬意。对于采取北上方针一致欢迎。”
6月6日,张国焘在炉霍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准备组成西北局。
至此,张国焘进行了九个多月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终告失败。
10日,朱德、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复电中央,表示“一致同意”北上,并“拟于六月底出动,向夏、洮西北行动”。
“二方面军大约六月二十号前后集甘孜,休息十天跟进。”
6月3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在理化以南之甲洼与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第十六师会合。
7月2日,红二、六军团全部集结于甘孜地区,两支兄弟部队会师胜利实现了。
5日,按照党中央电令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