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血洒三交镇 (第2/2页)
刘志丹十八岁那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学习,在校内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他,曾多次组织领导学生运动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他21岁加入青年团,22岁就入了党。
1925年秋天,刘志丹考上黄埔军校,与华卓然是同学。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四处奔走,经过不断努力,他创立了红二十六军,并担任红二十六军军长。
任职期间,刘志丹告诉手下部队务必要顾全大局,以中央为重。
也正因为有他,陕北红军才能跟中央红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敌人。在很多人眼里,刘志丹有勇有谋,指挥能力出众,未来一定前途无量。
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部队整编时,将几个县的游击队合并成为红二十八军。当时该军主要负责人就是刘志丹。
因为红二十八军是多个游击队组建而成,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大多数的士兵连趴下用单眼瞄准都不会,所以论实力与装备还跟其他部队差了很远。
这一次攻打三交镇,刘志丹赶到第一线,华卓然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但却力劝他退到后面去,这儿极不安全。
可是刘志丹已全神贯注于观察敌情,早将安危置之度外。
华卓然好几次都让刘志丹姿势放低点,可刘志丹都像没有听到,等华卓然再一次拉刘志丹时,敌人的子弹就过来了。
子弹从左胸擦过心脏,血直往外冒,华卓然立马让人去找医生,随后自己将刘志丹抱到了山后的平地上。
等刘志丹醒过来时,含含糊糊只说了一句话后就没了声音。待医生赶到,他就停止了呼吸。
华卓然虽然与刘志丹是黄埔同学,到陕北来相处时间却不长,但他始终把这位老大哥当成良师益友。
刘志丹的牺牲,使陕甘边和陕北人民失去了一位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群众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坚强战士。
刘志丹牺牲后,有很久一段时间,刘志丹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华卓然的眼前。
二团团长于占彪是刘志丹的老部下,刘志丹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在于占彪脑海里一幕一幕地展现。
于占彪说,他对于刘志丹的亲切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他怀念不已。
是刘志丹引导他由一个煤矿工人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一名战士;是刘志丹亲手把他培养成为一名指挥员;是刘志丹教导他正确对待胜利和挫折,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事业……
相信有不少像于占彪这样的战士永远怀念刘志丹。
为了永远纪念刘志丹同志,中共中央于1936年把刘志丹同志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3年刘志丹陵园落成时,毛主席亲笔写了“刘志丹将军墓”的碑志,又亲笔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并说:“我到陕北只和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
周恩来副主席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朱德总司令的题词是:“红军模范。”
党和人民给予了刘志丹崇高恰如其分的评价。
尤为重要的是,刘志丹烈士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鼓舞千百万革命者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为避免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扩大统一战线,积蓄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先后派遣周恩来、李克农前往洛川和延安,与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秘密会谈,促成了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议。
同时又利用蒋介石与阎锡山的矛盾,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作了大量统战工作。
在此情势下,中共中央于1936年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做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
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作报告,对东征胜利的意义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
“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回到瓦窑堡,历时75天的东征胜利结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当时有两个红28军,即陕北的红28军和鄂豫皖红28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