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戴笠的算盘 (第2/2页)
万一此行有去无回?
因此,戴笠出发前甚至都给自己的后事做好了安排:
一方面布置好了军统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跪在老母亲面前对家事做了最后的交代。
安排好了这些,12月21日,戴笠提心吊胆地跟着宋美龄等人飞往西安。
到了西安,经张学良的同意,第二天,戴笠终于见到了蒋介石。
然而他一进门就被蒋介石迎头痛骂:“娘希匹!该来的时候你没来,现在来干什么?给我滚出去!”
戴笠见蒋介石如此激烈的反应,只好战战兢兢地站在门外候着。
正如胡宗南等人所分析的那样,此次西安之行总体非常顺利。
经过一天的谈判,因为有中共方面代表周恩来等人从中斡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2月24日,戴笠提前飞回南京。
12月25日,蒋介石就获得自由,和宋美龄等人一起离开西安。
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后,就对“西安事变”的相关责任人一一进行算账。
先是软禁张学良,接着指令杨虎城“辞职出洋”,第二年就把回国要求参加抗日的杨虎城给软禁起来。蒋介石安插在张杨二人身边的晏道刚和曾扩情给监禁起来。
紧接着,蒋介石又对跟着何应钦一起嚷嚷着要武力讨伐西安、企图置他于死地的贺衷寒、邓文仪、刘健群等人一一做了处理。
这么一来,此次“西安事变”的相关责任人都一一被蒋介石清算,关的关,撤的撤,赶的赶,骂的骂。
唯独戴笠这个“西安事变”最重要的责任人反而没有受到任何清算。
蒋介石甚至是不但没有追究戴笠的责任,反而对戴笠比之前更加恩宠,更加信任,更加器重了。
因为一方面既有事变前戴笠曾提醒过蒋介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蒋介石没想到戴笠会冒死同赴西安进行营救。
在西安,蒋介石见到戴笠时,虽然恼怒得对戴笠破口大骂,但心里却被戴笠此举所感动,内心开始重新审视戴笠的作用,以及在他心里的地位。
此后,蒋介石把自己的警卫工作全权交由戴笠负责,至此,戴笠心知自己已经获得了最高领袖蒋介石前所未有的恩宠了!
就这样,戴笠通过自己的运作,硬生生把因自己工作失误而导致“西安事变”这样的巨大灾祸,变成了获取蒋介石对自己前所未有的信任、器重和恩宠的重大机遇。
戴笠不但没有大祸临头,反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恩宠。不得不承认,戴笠的确是厉害!
戴笠作为国民党军统局①的实际当家人,一直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他的顶头上司也只有蒋介石,也只听蒋介石一个人的命令,所以,戴笠在军统局中是始终围绕蒋介石展开工作的。
1936年的12月12日,一向和蒋介石保持着联系的戴笠,却没有收到刚到西安不久后的蒋介石的消息。
更令他着急的是,南京和西安方面的所有通讯也已经中断,蒋介石在到达西安前一天所有这些都还正常,可今天的异常情况也使得戴笠有着不详的预感。
毕竟他曾经提醒过蒋介石要注意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的异动,他觉得蒋介石出事了。
果不其然,就在戴笠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西安方面传来消息:张杨二人兵变,委员长消息不明。
戴笠心中的猜想被证实以后,他坐立不安,毕竟他和蒋介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如果蒋介石出事,戴笠的特务处必会受到中统的打压和排挤,以后就很难发展了。
委员长安危尚不知,戴笠整日愁眉苦脸,一次一次地往蒋介石府邸跑,他来见宋子文和宋美龄,了解西安方面的情况。
此时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也开始躁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人怀着各人的心思,宋美龄和戴笠面对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棘手问题。
最后经过商议,宋子文和宋美龄要亲自去西安营救蒋介石,这时得知消息的戴笠也在心中揣摩到底要不要一起前往西安。
去吧,感觉风险太大,可能因此丧命;不去吧,又对不住委员长信任。
犹豫不决之下,戴笠给胡宗南发了封电报,询问西安具体情况。
胡宗南很快给他回了一封电报,戴笠看到电报内容以后,放了一百个心,当即找到宋子文和宋美龄,要求和二人一同前往西安去营救蒋介石。
那封电报上写的是什么?
胡宗南在电报上对戴笠表示:张杨二人兵变初衷只是为了促成抗日,并不会取委员长性命,委员长都无性命之忧,他们怎么会对你动手呢?此去西安,大可放心前去,借此机会还可立功。
戴笠见到这封电报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不再犹豫,主动要求前往西安。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更加重用戴笠,使得他领导的军统在抗日战争中达到了顶峰状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军统是1938年成立,此时的军统还叫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