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91章粉墨登场

第791章粉墨登场 (第2/2页)

戴季陶、叶楚伧、朱培德支持何应钦,而陈璧君、陈公博却出人意料地支持李烈钧。

在谈到军队指挥权的时候,有主张归何应钦的,有推程潜的,有说冯玉祥的。

何应钦身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五常委之一兼军政部长,自度非我莫属,但缄口不语。

戴季陶早与何应钦灵犀相通,极力主张军事应归何应钦,似有不让别人再争下去之意。

冯玉祥忍不住了,站起来顶撞戴季陶,说:“不成,参谋总长是军令机关,而军事委员会尚有办公厅主任!”

言下之意,除程潜、朱培德外,尚有我副委员长,岂能轮到你何应钦!

何应钦依然正襟危坐,任戴季陶与冯玉祥唇枪舌战。戴、冯一直争执了一个钟头,还没个结果。

有人提出这是闲谈,不算数,应速到中央党部开临时紧急会议才是。

在中央党部的会上,何应钦才让与会者传阅了张、杨的通电全文。

张、杨这份通电,虽然主要是谴责蒋介石,但却也同时捅了何应钦的痛处。

这份通电,给和平解决派提供了根据,他们认为张、杨捉蒋,为了抗日,且保证蒋介石安全。眼下应讨论如何答复“八大主张”,怎可讨论加兵西安?

何应钦咬定死理,先声夺人,反复强调张学良、杨虎城劫最高统帅,目无党纪国法,形同叛逆,不“讨伐”不足以张法纪!几乎不容反对意见陈述完毕,就将别人的话头打断。

加上戴季陶、吴稚晖、叶楚伧等人支持何应钦,“讨伐派”明显占了上风。

会议从深夜12时一直开到13日凌晨3时,双方仍各执一说。虽然谁也拿不出一套众人认可的扭转时局、救蒋脱险的方案,但何应钦仍操纵会议,初步决定:“张学良撤职查办,军队归何应钦调遣。”

会后,在何应钦的催促下,以国民政府名义发出了将张学良褫职严办令:张学良“劫持统帅”,“以身负剿匪重职之人,行同匪寇”;“以身为军人,竟冒犯长官,实属违纪荡法”。“应先褫夺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部军队交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这一突发性事件,使代蒋介石执掌兵柄的何应钦成了南京城里的轴心。

在上海的宋美龄,得知蒋介石被拘捕的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当时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又哭又吵,要姐夫孔祥熙陪她星夜驰赴南京。

身为行政院副院长的孔祥熙,自然要冷静的多。当他在上海私邸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及张、杨通电后,即致电张学良,以比较宽容的口气,劝张“总宜委婉相商”,不要“反为仇者所快”。

并表示对张的“爱国之切,必有不得已之苦衷”而予以理解,以图稳住张、杨。

13日清晨7时,宋美龄在孔祥熙陪同下,带着蒋介石的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从上海赶到南京。

当她得知何应钦主张“讨伐”西安,便使着性子大骂何应钦“不是东西”!她不顾前来迎接的人向她问候,径直命司机驱车进了中央军校。

宋美龄要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设法阻止何应钦蛮干,要不惜代价,保护蒋介石的安全。

在到南京几小时中,宋美龄、孔祥熙已经得悉英、美两国驻华大使的态度。

因为日本对中国得寸进尺的侵略,已经直接触犯了英美集团在华权益。如果西安事变导致蒋介石的垮台,南京政府为亲日派所把持,英美在华利益将受到更大的威胁。

因此,力主和平解决,以便国民党政府依然控制在亲英美派的手中。即便为此要抗日,也是可以支持的。

这就壮了宋美龄的胆。下午,她命张治中专门登门拜会冯玉祥,表示孔祥熙、宋美龄均希望和平解决,请冯玉祥出面镇一镇何应钦。

冯玉祥、张治中同情张、杨联共抗日的主张,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