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粉墨登场 (第2/2页)
经不住宋美龄的要求,加以确实探得张、杨并不想整死他,于是,蒋介石在17日给何应钦下达手令。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即蒋介石)于本星期六(十九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
为确保这道手谕尽快送达何应钦之手,经张、杨同意,让随蒋介石一道被扣押的蒋鼎文携带乘专机前往南京。
18日上午,蒋鼎文到达南京,面见何应钦,出示了蒋介石的手谕。同时,蒋鼎文还让冯玉祥也看了这道手谕。
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18日至22日期间,暂停轰炸;南京与西安均停止军事行动。
这一道手谕,增强了宋美龄等人救蒋脱险的信心。宋子文向何应钦提出飞往西安面蒋的要求。
何应钦正因为被迫中止“讨伐”而生气,愤怒地命令宋子文不要插手这件事。宋子文也不示弱,冷冷地顶撞何应钦道:“我是个不担任公职的平民前往,不是军人!”
言下之意,你何应钦管不了我。在宋美龄的劝说下,何应钦才勉强同意让宋子文去西安。
但会议的决议上却必须注明,派宋子文以私人名义赴西安了解情况。虽然进攻西安的中央军的军事行动并未完全停止,但“讨伐”不得不迟滞下来。
这一天,何应钦收到张学良的来电,提出“放蒋问题,尚待商榷。”“在此期间,最好避免军事行动。弟部初未前进,而贵部已西入潼关,肆行轰炸,果谁动干戈耶?谁起内战耶?兄部如尽撤潼关以东,弟部自可停止移动。否则,彼此军人,谁有不明此中关键也哉?!”
阅毕电文,何应钦并不以为然。因为蒋介石的停战手谕,只允3天为期,目的在迫使张、杨尽快放他。
南京国民党政府已明令至22日暂停轰炸。期限一到,无论蒋介石回来与否,他的大规模“讨伐”仍将继续。
何应钦并非利令智昏,他一生中默默奉行的一条既是养生也是处世的信条此时促他冷静。
他认为“人的毛病,就在不知足”,“能知足便长乐,也就不会贪求无厌”。他不是只懂军事,不懂政略的人。
此刻的形势变化,使他必须往孔祥熙的政略上插上一只脚,以求万全。他也要借阎锡山以牵制张、杨,孤立西安。
如阎锡山果然从中斡旋,能将蒋介石移至太原,也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功劳。
于是何应钦便与孔祥熙商量,起草了一封致阎的信,派时任贵州省政府委员而尚未赴任的四弟何辑五,请冯玉祥等要人签名。
他的提议和做法,确实得很多人的响应。先后在此信上签名的有孙科、何应钦、叶楚伧、王宠惠、孔祥熙、居正、冯玉祥等人。
这封致阎的信中说:“环顾国中能深识此事之症结,熟权公私中之两宜者,无如先生。务乞即日向汉卿慨切劝导,即日送介公到太原。”
并委阎以“全权处理”的重任。同时派黄绍竑(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赴晋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