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794章粉墨登场

第794章粉墨登场 (第2/2页)

25日下午5时15分,蒋介石乘坐的飞机在洛阳机场降落。不久,南京的何应钦就接到洛阳电话,谓蒋介石已安抵洛阳。

不知是泄了气还是释了重负,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他随即拨通了李烈钧家中的电话,告知正在那里等候西安消息的冯玉祥、张继等人。

26日,是蒋介石返回南京的日子。何应钦为警卫戒严工作煞费苦心。

清晨,即由宪兵司令部、首都警察厅、航空委员会、宪兵学校等派出大批军、警、宪特,沿新街口至中山东路、黄埔路,以及由明故宫机场至光华门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

机场四周及各进出口,更是宪警密布。为表示对蒋介石这位童子军总会长的欢迎,在机场内及进场口均派定童子军执勤。

上午11时,何应钦等军政要人先后驱车前往机场等候。

为防止意外,连“各文武官员及各国团体代表入场,均检阅证章及名片,警备至为周密”。

12时15分,当蒋介石所乘的蓉克斯飞机出现在大教场上空时,何应钦等都精神振作起来。

在机场迎接的国民党要员按官位大小排成一列,并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代表诸位前往致词。

不料蒋介石乘坐的飞机于12时20分着陆时,迎接的官员立即前拥后挤,顿时乱了套。林森等只得随人潮前趋。

当身着蓝色绸袍的蒋介石一出现在舷梯口时,何应钦便以救蒋第一功臣的身份,“首趋机前致敬”,蒋介石也对他回报以特别的笑容。

而被推为代表致词的林森不知何故,竟痴呆呆地站立原处不动,直到别人提醒他时,林森才挤上前去致以慰问。

但蒋介石只微微躬身作答,显出腰部痛楚之状。至于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时过境迁,彼此虽有芥蒂,但都因高兴而表现了大度的宽容。

未等国民党的各大员看清“蒙难”之后的委员长的尊容,蒋介石即偕宋美龄钻进汽车,驶出机场。

蒋介石安全抵达黄埔路官邸后,何应钦才下令南京警备司令部解除戒严。

2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所谓“庆祝蒋委员长回京大会”,据说有20万人参加。

当南京市长马超俊宣布大会开始并致了欢迎词后,人们以为一直未露面的委员长就会出现了。

岂料,竟是由何应钦代表蒋介石致答词。何应钦运足中气,抑扬顿错地照念了一遍早已拟定的答词。

这是蒋介石乃至国民党政府对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营救领袖措施得宜”所给予的殊荣。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一夜之间成了中外瞩目的南京政府中最显赫的人物。

在“讨伐派”与“和平解决派”演出的这戏中之戏里,他扮演了主角。戏已演完,阴谋也破产了。

他究竟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倒值得后人认真研究。

何应钦主张“讨伐”,是想救蒋,以便给中共中央和张、杨施加压力,还是真要置蒋于死地,取蒋而代之?

多少年来,众口一词,认为他是想置蒋于死地,取蒋而代之。

台湾学者为何应钦讳言真相,他本人也避而不谈这戏中之戏的真意。

或许,何应钦一派对张、杨所施加的军事压力,客观上从反面增大了西安事变必须迅速和平解决的紧迫感。

后来蒋介石对张、杨背信弃义的报复,同对何应钦的继续重用形成鲜明对比,除还要利用何应钦与日本保持联系,迫使英、美开出更高的价之外,难道就不含有对何应钦主张“讨伐”而对他的获释有利的奖赏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