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新四军的诞生 (第2/2页)
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专门讨论了南方各游击区的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未到职)。
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增加黄道、袁国平、郭潜、薛尚实为委员。
分局机关驻南昌。东南分局主要负责领导东南各省党的工作,受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双重领导。
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委员会,委员有项英、陈毅、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由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从11月起,中共中央从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中陆续抽调张云逸、袁国平、李一氓、周子昆、赖传珠、陈少敏、李坚真、涂振农、钟平、邓振询、谢华一、郭潜、罗梓铭、何绪荣、危秀英等100多名干部(其中许多人是江西籍),经过中央党校短期训练后派往南方工作,解决了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干部不足的问题。
12月23日,项英率赖传珠、李子芳、李志高、汤光恢等一批派往新四军工作的干部抵汉口。
经过国共双方的反复协商,最后,中共方面在部队编制、薪饷等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同意新四军不隶属八路军,由所在战区直辖。
军以下不设师、旅、纵队,直辖四个支队,在南方各地只设留守处、办事处,部队全部开往抗日前线。
在坚持单独成立一个军,国民党不插入一个人,坚持共产党的独立领导权和敌后游击战争等原则问题上,也迫使国民党作出了让步。
12月25下午,项英从延安带来的干部、叶挺动员来参军的医务、后勤人员齐聚一堂,举行新四军干部会议。
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分别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任务和部队编组的讲话,号召大家团结奋斗,抗战到底。
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完成。
12月28日,毛主席复电批准了关于新四军编为四个支队和干部配备的具体方案。
何应钦亦于1938年1月初正式核定有关新四军的编制、薪饷及干部配备问题。不久,又批准了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
1938年1月6月,新四军军部从汉口移抵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原张勋公馆内挂牌办公。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
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做好部队集中改编工作。把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
从1938年1月中旬起,项英、曾山、陈毅、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先后到湘赣边、赣粤边、闽浙边向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作了动员。
当时,有些游击队干部、战士对改编不理解,认为改编是向国民党“投降”,尤其是对“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意见最大。
面对这些思想问题,项英等领导人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明确指出:
国共合作、下山改编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不是投降国民党。虽然我们换了名称、军服和帽徽,但我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项英等领导人还分别与各块游击区党组织负责人商量决定了部队集中编组及开赴前线事宜。
到1938年3月,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在高度分散,交通、通信联络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