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八路军第115师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
第115师辖第343、第344旅和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5万人。
第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下辖第685团、第686团。第685团(由红1军团第2师编成):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邓华;第686团(由红1军团第4师编成):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下辖第687团、第688团。第687团(由红15军团第73师编成):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第688团(由红15军团第75师编成):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
独立团(由红1军团第1师编成):团长杨成武。
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聂荣臻任师政委,罗荣桓任师政治部主任,肖华任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黄克诚任第344旅政治委员。
第115师成立后,即奉命由陕西三原县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
9月25日,在山西灵丘县平型关附近设伏,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
尔后,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林彪、罗荣桓率师部和第343旅南下正太铁路阳泉至寿阳段两侧地区作战。
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共约2000人,留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344旅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下,转战于晋东北、正太铁路东段地区。
1937年11月,师部率第343旅随总部移至晋南洪洞、襄垣、屯留地区,发动群众,补充兵员,增建了第343旅补充团。
1938年2月,为保卫黄河河防及陕甘宁边区,师部率第343旅转战于晋西广大地区。
3月2日,林彪负伤离职,由陈光代理师长。
3月中旬,在午城、井沟地区进行了数次伏击战、予日军一定杀伤。
9月在汾(阳)离(石)公路之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连续伏击日军,三战三捷,挫败了日军进犯黄河河防的企图。
1938年1月,根据总部指示,第344旅归第129师指挥,继续在正太铁路东段作战,并增建了第689团。
3月,第344旅同由第685团第2营扩编成的第115师第5支队,进至晋东南地区。随后,配合第129师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
4月,第689团及第5支队在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挺进冀南。
1939年1至3月初,第344旅配合第129师在冀南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
11月,第688团奉命由冀南转赴山东,进至馆陶、冠县等地区,由第129师第386旅旅长陈赓统一指挥。
1939年2月,第344旅特务团、独立团进入冀鲁豫边区,4月与当地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华卓然为支队长。
1940年2月,第344旅编入八路军第2纵队。
1938年7月,第5支队和第129师的津浦支队奉命由冀南转赴冀鲁边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9月下旬,肖华奉命率第343旅部一部由山西到达山东省乐陵,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肖华任书记,并将当地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5、第6支队和津浦支队。
到1939年上半年,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大到2万余人,开辟了津南、鲁北15个县的地区,创建了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第343旅第685团奉命由晋西南出发,12月进入山东微山湖以西的地区。
次年1月,第685团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辖第1、第2、第3、第4、第7大队。
2月,沛县一部伪军投诚抗日,编为独立大队。至4月,部队发展到8000余人,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根据地。
5月,支队率主力进入肖县、睢宁、灵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留第4大队坚持湖西斗争。7月,支队将所属部队整编为第1、第4、第7大队。
1938年12月,第115师第343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队合编为独立支队,坚持晋西斗争。
代理师长陈光和师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和第343旅第686团由晋西向山东挺进。
1939年3月,在山东郓城西北之樊坝,歼郓城伪保安团800余人。
战后,师部率686团主力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
5月,粉碎了日伪军8000余人的“九路围攻”,歼日伪军1300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