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八路军第120师 (第2/2页)
8月,第359旅由恒山返回陕甘宁边区,保卫陕甘宁边区,增强黄河河防力量。第120师在冀中的部队转战到晋察冀边区,整训待命。
9月下旬,第120师在晋察冀军区一部的配合下,进行了陈庄战斗,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年底,山西阎锡山部旧军向山西新军发动武装进攻,制造了“晋西事变”。
1940年2月,第120师主力赶回晋西北地区,配合山西新军打退了旧军的进攻。接着组成了晋西北新军指挥部。随后,该部编入晋西北军区。
6月,第120师在夏季反“扫荡”的战斗中,取得了米峪战斗的胜利,消灭日军500余人。
8月起,第120师参加了百团大战,在作战中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
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弟兼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
晋西北军区下辖6个军分区。至1940年底,晋西北军区的部队已发展到5.1万余人。
从1940年开始,第359旅在驻地南泥湾地区,展开大生产运动,增强了部队的物质供给。
从1941年开始,晋西北军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1942年,晋西北军区部队进行了两次精简整编,主力部队由3.9万人减至2.5万人,并调整了军分区机关。
1942年5月,日军一个大队及伪军一部,奔袭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被军区部队围歼于兴县以南的田家会地区。
6月,第120师及晋西北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与此同时,第120师协同晋绥军民,运用各种方式,向敌人开展挤地盘的斗争。
至1943年上半年,基本把日伪军挤到其主要据点和交通线附近。
1943年秋,吕正操率八路军第3纵队主力9个团,由冀中来到晋绥,随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为政治委员,续范亭和周士弟为副司令员。
10月,粉碎了日军的秋季“扫荡”,并在山西兴县以南甄家庄地区,歼灭日军700余人。
1944年秋至1945年夏,晋绥军区部队连续进行了3次攻势作战,把抗日根据地扩大到8.7余万平方公里。
1944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359旅为基础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队,由延安,挺进湘粤边,开辟以五岭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该部与新四军第5师的部队共同坚持中原地区的斗争。
1945年8月,由晋绥军区的部队组成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吕梁军区由张宗逊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雁门军区由吕正操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许光达任副司令员,绥蒙军区由姚喆任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委员。
尔后,各路部队向日伪军发起了大反攻。
9月初,贺龙、李井泉率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由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参加反攻作战。
晋绥部队经过连续奋战,收复了离石、中阳、文水、交城、陶林、武川、左云、右玉、朔县、平鲁等许多城镇,毙伤日伪军1.6万余人,俘日伪军5100余人。
在大反攻中,主力部队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4万余人,民兵发展到10万人以上。
八年抗战中,第120师及晋绥军区部队,作战约2万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建立了晋绥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