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平型关大捷 (第2/2页)
平型关大捷,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
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
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
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据《解放军报.平型关:出师抗日第一捷》报道:“平型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
战后,115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这一认识符合毛主席反复强调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思想的统一,为日后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部队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著名爱国志士、老同盟会会员、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战后所著之文写道:
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
续范亭老先生的这段话,代表了当时全国人民对平型关大捷的高度评价。
朱德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中写道,就日军而言:一是武器较好并善于发扬火力;二是作战顽强,不肯缴枪;三是能按计划行事,退却快,援军也能很快开来。
朱德在《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中讲到,就八路军而言:以劣势武器要战胜现代化的强敌,在战术上就必须善于灵巧机动地使用自己的兵力和武器,发挥自己旺盛的攻击精神,选择有力阵地与时机,抓住敌人的弱点,集中最优势的兵力与兵器,采取秘密、迅速的动作,出敌不意,突然袭击,进行肉搏,坚决消灭之,否则,即难于成功。
林彪在率领115师撤出平型关战场后,针对伏击敌二线部队和与敌一线增援部队交锋时的战斗,一直在沉思和总结。
他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第3条写到:敌人的弹药和粮食要靠日本从后方输来,切断他们的后方线,在敌后方发展游击战是非常重要的。
第5条说: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使敌人的炮不好放。
第7条指出:过去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的步兵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第9条强调: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
第10条提到: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林彪在第12条特别提出: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技术与战术的教育还需大大的努力。
从中文史料看,日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状况,是一个典型的口袋之战,也就是日军钻进中国军队布置的口袋阵,然后被全部歼灭。
但是日本方面的记载,这个口袋却是有两个进口的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据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记录,平型关之战在八路军的伏击圈中,有两个战场,日军是从两个不同方向钻进八路军伏击圈(平型关以东的关沟峡谷)的。
这两支敌军部队,一支是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新庄自动车队”,搭载其他日军部队一部,属于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圈,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淳中佐。
另一支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邱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