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1937年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北平、天津。
尔后以平津为出发地,投入30余万兵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条铁路线向华北腹地展开战略进攻,扬言“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
国民党军尽管顽强抵抗,但依然节节败退。
华北战局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立即通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进行抗日斗争,并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请缨杀敌。
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在庐山举行会谈。
中共代表提议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此时,蒋介石迫于各方面压力,就卢沟桥事件在庐山发表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但他实际上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而把中共的提议搁置起来。
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企图迫使中国屈服。
看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变得岌岌可危,蒋介石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同时表示同意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设立总指挥部。
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公开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改编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15、120、129三个师。
8月下旬至9月底,三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抗日。
10月1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真诚与国民党合作,团结御侮、共同对敌的表现。
国民党同意联共抗日,承认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对国家民族的有功之举。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200万军队。国民党的政策转变,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意义。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约抗倭泯恩仇。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华民族发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团结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
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就誓师出征,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出师第一战,就是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位于晋北繁峙县的东北方向,自古为交通要冲。
进犯平型关的,是日军陆军中的王牌、有“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
它是日军部队中历史最长的师团之一,曾参加日俄战争和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次,第5师团21旅团一部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中国共产党不怕鬼、不信邪,决心寻机给侵略者一个教训!
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第115师冒着倾盆大雨悄然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高地的设伏地域。
战士们经过一夜瑟瑟秋风侵袭,忍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敌人到来。
次日凌晨,日军如约般走进了八路军布设的“口袋阵”。由于沟深路窄、雨路泥泞,敌人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进极为迟缓。
第115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短暂的惊慌之后,日军军官们举起了指挥刀,组织士兵形成战斗小组,向公路边的高地冲去。
八路军伏击部队如猛虎下山,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这场血战,是意志的搏斗,也是毅力的考验。
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八路军大获全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