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大撤退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说起淞沪会战最后阶段,绝对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军队的最后防线一触即溃,整个撤退十分混乱。
他们说在吴福、锡澄一带的国防工事如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中国军队是一路溃逃到南京,中间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我们承认当时的大撤退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演变成大溃败,并不是说国军没有进行有力的抵抗,更不是落荒而逃!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呢?日军自己的战报、战史又是如何记载这段历史的呢?
日军占领上海后,即组织成二十万日军发起了大追击战。
关于日军追击从上海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以前的很多文章称道,只有数万日军追击40万败退的国军,甚至有人说只有一千日军追击数十万国军。
那么到底有多少日军追击从上海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呢?
11月5日,日军第10军成功登陆杭州湾后,与上海派遣军主力一起合围上海一带40多万中国军队主力。
为了避免被日军包围歼灭,中国军队只好从上海一带撤退。11月12日,日军对中国军队发起追击。
按照保存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中支那方面地上作战经过概要》记载,第一阶段追击战,上海派遣军以第3师团、第101师团、第11师团、第13师团为主向太仓追击。
第9师团第16师团向昆山追击。
第10军第6师团、重藤支队从白茆口登陆然后向常熟一带追击。
第10军第18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向苏州、平望镇、嘉兴一带追击。
第二阶段追击战从11月20日开始,上海派遣军以第9师团、第11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以及重藤支队为主向无锡一带追击。
第10军第18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向湖州、长兴一带追击。
截止12月6日南京战役打响前,整个大撤退都是中国军队在节节抵抗。
日军的这一路追击战,也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中国军队一路溃逃到南京城。
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后,松井石根命令第10军第6师团、国崎支队进攻青浦、昆山一带,协助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军队,但并没有成功。
随后,松井石根再次集中数个师团向中国军队发起追击,计划在吴福一带围歼中国军队主力。
但此时的中国军队已经在吴福防线站稳脚跟,以第15集团军、第21集团军为主和粤军、桂军等利用吴福线的国防工事牵制日军。
为了突破吴福防线,日军以从华北方面军调来的第16师团为主,配属第11师团先遣队与重藤支队从常熟以东方向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修建的国防工事,顽强死守吴福线,导致日军进攻并不顺利。
随后松井石根要求第11师团、第13师团以及军直属重炮部队、战车、装甲部队增援一线。
实力大增的日军集中兵力猛攻中国军队防线,但激战数日日军仍未占领常熟城。
关于战斗经过,日军第38联队史《奈良联队战记》写道:“竹内大队继续与敌人交战,试图在给予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之后抽身撤出。
但是,战斗一直持续到半夜,因为敌人的猛烈反击而始终难以脱身,而且竹内大队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步兵强行突击失败后,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命令配属的军直属重炮集中起来轰击国军阵地、常熟城。
11月17日,日军36门150毫米榴弹炮、16门105毫米加农炮、16门150毫米加农炮以及第11师团山炮兵第11联队的36门75毫米山炮对常熟发起猛烈的炮击。
一瞬间,常熟城被强大的炮火所覆盖,没有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只能躲在城内、战壕内躲避炮弹。
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军队防御工事,压制住守军火力,日军炮兵整整轰击了一天。
第二天,第16师团、第11师团第12联队、重藤支队分别向常熟、虞山发起进攻。但遭到中国守军猛烈的机枪、迫击炮火力反击。
《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史》写道:“联队开始攻击,但和预料的一样,受到了敌人顽强的抵抗,攻击迟迟无法进展。从日落到半夜,终于攻下八个碉堡,但是其后方的阵地依然存在,一时尚无法攻占全部阵地。”
进攻福山镇的日军第13师团也遭到中国守军的重击,连日战斗没有任何进展。
日军战史《步一〇四物语:我们联队的记录》这样记载激烈的谢家桥战斗:
“今天(17日)早上下起了小雨,福山塘沿线的敌军抵抗十分顽强,会同步兵第65联队的进攻完全没有进展,敌人在布置巧妙的掩护阵地内不停的射击,支塘镇以西的地图十分粗糙,不得不派出尖兵侦察地形……中午时分,敢死队强行突入谢家桥镇内,福山塘渡河成功!山田旅团长亲临一线表彰,但是谢家桥北方的敌人抵抗依旧顽强,多亏步兵第65联队来赶到增援。……谢家桥是福山塘沿岸的大市镇,敌军在此构筑了非常之多的掩护阵地,我军今日已经无力继续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