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孟塘突围战 (第2/2页)
突围部队又翻过几座山丘,抵达湖山。向导说再朝西南方向走两三公里就可到达孟塘了。
孟塘紧傍着京杭国道,日军已派重兵封锁了蜿蜒于山野间的国道,以阻止中国军队突围逃出。
国道上远远近近停着几百辆军卡车、炮车和装甲车、坦克,每隔一二百米就燃着火堆,且有装甲车和坦克对开巡弋。
叶肇、邓龙光、罗策群等指挥官都明白,接下来势必有一场恶战。
眼下已是深夜,天黑幽幽的,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已严禁官兵们点火吸烟,以防暴露目标。
他们心里都明白:如果选择深夜里突围,固然在夜幕掩蔽下可减少死伤。但向导实在不敢再带路了,也拒绝收下指挥官赠送的一包银洋,匆匆告辞,消失在山道上。
而叶肇、邓龙光、罗策群等将领又都不熟悉这一带地形和道路。经反复研究他们一致决定再等等,到次日凌晨天麻麻亮就冲过国道,再经孟塘村中的小路脱离险境。
罗策群师长自告奋勇表示愿率一五九师部官兵担任先锋杀出一条血路。
叶肇本来想让上官若云的九五八团打先锋,但又恐上官若云闪失;见罗策群自告奋勇,就答应了让一五九师作先锋。
在极端惊恐和焦虑不安的几小时等待中,他们等到凌晨。
叶肇一声令下,一五九师近2000多官兵从隐蔽的山沟树丛一跃而出,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下分两路猛扑向国道。
日军很快就组织猛烈反击。装甲车和坦克一齐开火,形成交叉火力。突围部队伤亡惨重,不停有人中弹栽倒。
罗策群师长头部、胸部都中弹,壮烈牺牲。
他的卫兵匍匐上前欲抬回其遗体,但又遭到日军的集中扫射,非死即伤,令叶、邓两位将军和官兵们甚为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打了一会儿大约只有不到900名官兵冲入孟塘村,但很快又遭到预先埋伏在两座山岗上的日军机枪、步枪交叉射击,死伤过半。
一些官兵进退失据,有的慌不择路,陷入路边大水塘里,又成为日军士兵射击的靶子。
显然,突围之战才展开就遭遇到重挫,而这一失利几乎超出了叶、邓两位军长的预料。
原来日酋冈村宁次早在20年代中期就被盘踞苏、浙、皖诸省的军阀,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聘为首席军事顾问,为其训练陆军,编写作战方略,出力颇多。
冈村宁次是以充当在华军事间谍起家的。尤其是他充当孙传芳顾问后,暗中仍搞情报活动,利用休假日,他和助手们走遍了南京四周百余里地方。
他们秘密地为日本帝国陆军大本营情报部绘制了多幅地图,连炮台、要塞、兵营,乃至每一处池塘、山岗、寺宇、道路以及长江港口的水深都作了精密标注。
这些军用地图在10年后的日本侵华战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12月3日日军总司令部就在龙潭长江边至汤山、京杭国道、江宁镇、大胜关,预先划定两道包围圈。
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等5个师团10万大军先后攻入南京。
他们立即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已被迫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惨遭杀戮。
在京杭国道汤山孟塘段封锁粤军将士退路的是中岛今朝吾中将指挥的第十六师团冢田联队。
联队长冢田大佐预先就按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朝香宫中将的指示,在国道上几处险隘加派伏兵。孟塘两山岗上的日军1个大队就利用有利地形给突围部队以重创。
叶肇和邓龙光都明白,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已没有任何退路,只有继续冲杀,突出包围。
他们集中了全军尚存的20多门迫击炮,向孟塘段国道和两山岗上的日军阵地轰击,紧接着又以梯队编组发起又一波冲杀。
这一回,官兵们抱定绝境中求生的决心,如下山猛虎般扑过去。
小号手们吹起冲锋号,年轻壮实的士兵背着伤病员,在战友们掩护下,拼命朝前冲。
已换上士兵棉军衣的邓龙光手持短枪,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和久经战场的部下兄弟们无比勇猛,发出野性的呐喊。
不停有人中弹倒下,但没一个人停下脚步。
这一次突围的2000多名官兵中有近一半人成功地脱离了险境。
邓龙光按预先的部署,先安排大多数官兵向南撤退。又调集了十几挺轻重机枪分成2组,一组向国道上的日军开火,另一组则向两座山岗上的日军射击,以掩护后面的部队继续突围。
国道另一边,叶肇命令炮手们弃下已快打完炮弹的迫击炮,拿起枪支和用于白刃战的砍刀,分成3队,在他带领下冲向京杭国道。
他们一个劲地朝前冲。国道上已有日军2辆装甲车被突围部队的迫击炮和榴弹击中,冒起浓烟和火苗。
从汤山方向赶来支援的大队日军边开火边奔跑,目的就是堵住突破口,以全歼这支突围部队。
留下来担任掩护的几百名六十六军官兵齐向日军开火,无一人离开阵地。
正是他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为突围部队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他们一直打到弹尽,为国捐躯。
而叶肇带领残余的1000多名官兵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过孟塘村,脱离了被围歼的命运……
《南京保卫战》一书统计,那次悲壮的孟塘突围之战空前惨烈。六十六军、八十三军两个军仅有2900多名将士冲出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