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留守处风云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游击队相继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后,各部均成立了留守处、通讯站,以保证前方与后方的联系。
这些留守处或通讯站,最初是得到国民党地方当局同意的。但是,国民党地方当局表面同意,实则心里暗藏块垒。
由此,国共双方发生了龃龉,留守处或通讯站成了国民党打压共产党的口实。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己然形成。中共皖赣特委派人与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联络,指示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整顿部队,准备下山接受改编。
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带领150余人的队伍离开曹百四村,开到浮梁县瑶里改编。
改编后,根据陈毅的指示,田英带领短枪队返回大港,在大港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并任主任,进行公开活动。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为党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民党反动派对田英一直怀恨在心,于1938年4月5日制造了“大港惨案”,将田英等留守处的七人杀害。
陈毅得知后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给予田英高度评价:“来往于景德镇、都昌之间做统战工作”,“是赣北鄱阳、湖口、彭泽、都昌一带的领袖”。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11月下旬,中共皖赣特委派人与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联络,带来了中央分局《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和特委《告皖赣同胞书》,指示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整顿部队,准备下山接受改编。
1937年11月底,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和游击大队由都昌县望晓源村迁至曹百四村进行整编和行军动员。
12月中旬,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带领150余人的队伍离开曹百四村,开到浮梁县瑶里改编。
1938年2月,在陈毅主持下改编为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在景德镇成立了赣北特委和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后,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对内仍称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委员戴其明、华永标、苏远全、邵荣兴、丁大倪、谢文山、石书文。
田英带领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成员和少数武装人员回到都昌县大港,在大港街上借地主石砥如做店铺用的空房子,设立了“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的牌子,公开办公。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管辖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鄱阳县四县抗日工作,田英为主任,苏远全、邵荣兴为副主任。
留守处共有16人。田英、警卫员陈光林、老班长刘国均、伙夫郑玉太等常驻留守处公开办公。
中心县委成员华永标、邵荣兴、戴其明、苏远全、石书文和秘书丁大倪则半公开半秘密地分驻鄱阳、彭泽、湖口、和都昌的张家岭、徐家埠一带开辟工作,恢复党的组织,积极宣传抗日。
田英,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因贫困所迫,从小在外打长工。
18岁时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领导乐平鸣山煤矿暴动。
1931年,他先后担任赣东北特区总工会常委兼青工部长、赣东北省苏执行委员兼劳动部副部长。
1934年1月作为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4月,奉命赴赣北开辟新苏区。同年10月,任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委员兼少共中心县委书记。
1935年6月,中心县委遭破坏,田英率部至都昌大港望晓源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中共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任书记。
其间,田英组建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兼任政委,开辟了以武山为中心的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
至年底,游击区将彭泽浩山、湖口剑山、鄱阳黄金山、都昌阳储山与武山连成一片,纵横200余里,成为皖赣边界一块重要的根据地。
到1937年,游击大队由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160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