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32章三间屋

第932章三间屋 (第2/2页)

以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来说,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与江北,皖北差异较大。

今皖北皖中也多模仿此类风格仿制仿古建筑。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的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

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

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而在村落选址上,更有其特色。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

它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

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州宅居最基本格局为三间式,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中为厅堂,左右布置厢房,多层房屋则在一楼厅堂左右或左右两侧设置楼梯。天井在入口自然形成。

像其它的建筑形式都是在“三间式”的基础上通过纵横向发展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

四合式可以分为大四合式和小四合式。

大四合式前后厅相对,中间形成大天井。前后厅都是三间式,前厅为正厅,二厅以厢房相连,内部采用木板分隔空间。

小四合式的前厅也为三间式,不同于大四合式的是后厅则为平房,面积更小,进深更浅,中间明堂作通道使用,左右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较大四合式较小。

大厅式的大厅是三间开敞的明厅,冬天使用活动隔扇封闭空间,便于保暖。

.大厅对着天井安设两个走廊。住宅正中入口设屏门,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平时从两侧出入。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在大厅背后,与其相连。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组织部占据的这座民居属于穿堂式的小三间式。以天井为界,天井后的三间屋为房主人一家居住;天井前的三间屋就是组织部机关了。

这三间屋的釆光相当好。两边是巷道,开了窗子,靠近天井,可借用天井开窗子。

这种三间式房屋,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居住其间却是相当舒适的。

而且它是两层结构。第一层是三间,第二层对称地也是三间。上下楼梯就设在天井的左右两边。

因此上,叶媚媚就将下面的三间,腾出一间来做值班室,其余两间做办公室,而她就在其中的一间里办公。

楼上的三间全做卧室。每天晚上有两个岗哨,两小时一班。站岗是男同志的事,他们都住在楼下作值班室的房间里。

楼上的三间房,除了叶媚媚和温碧霞两人住一间,其余两间,一间住男同志,一间住女同志。挤是挤了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