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荒野之息 (第2/2页)
三是茂盛的柳叶垂度低,能够遮阴的地方小,且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实在不是适合睡觉的环境。
此外,古人看来,柳树是一种阴树,有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之意。所以一般不推崇在柳树下睡觉。
温碧霞听后大为赞尝:“朱干事,你晓得真多!”
但是她马上又反驳:“朱干事,也不尽然。在炎热的夏天,去小河边的柳阴下一坐,那种惬意呀!……”
温碧霞想起寻乌河边茂密的柳树林。
朱云宁先是听温碧霞在赞叹,就在黑暗中说,我才讲了半个,你就夸我。拍马屁!
后来又听温碧霞反驳的话,就说,那我不讲了。
温碧霞在黑暗中笑了笑,让他继续讲下去。
“死不睡杨”是指人死后不躺杨树做的棺材。这是对其字面的理解。土葬是中国古老的丧葬方式,流行几千年。“入土为安”么!
但它却有很多的讲究。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死者要睡棺材,人土葬时,需要打造一种结实且不易被腐蚀的棺材。像杉木、柏木之类。
而杨树因其纹理比较粗大,密度、硬度较小,打造成棺材后,不仅不结实,而且还容易被腐蚀,所以古人一般不用杨树木来制作棺材。
从上述原因可看出,“生不睡柳,死不睡杨”的俗语存在一定的道理,是古人在长期观察下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温碧霞听了一个俗语故事还不满足,催促朱云宁再讲一个。
“你还想听?”朱云宁又讲了一个“冬不戴玉,夏不戴金”的俗语故事。
为什么说“冬不戴玉,夏不戴金”,有何讲究?读懂古人智慧,掌握养生哲学……
朱云宁讲着讲着,却听到角落里传来温碧霞轻微的鼾声。
朱云宁就无声地笑了笑,眼晴一涩,瞌睡虫也上来了。
睡至半夜,寒冷把朱云宁冻醒了。他侧耳听了听,温碧霞在那头睡得还是很香。只是不停的呓语说明她也在忍受寒冷的侵袭。
朱云宁很想把自已的衣服脱一件到温碧霞,但一想到“约法三章”,他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这个鬼女子心眼多!”朱云宁在心里说,“还是不要越界吧!”
就在这时,有一种声音遽然而起。
“嗥一一”“嗥一一嗥”,……
朱云宁浑身一激灵:“狼!”
紧接着土地庙的周围狼嗥声此起彼伏。看阵势,这些狼决不是一只、两只,而且,它们的目标正是土地庙里的他们。
狼嗥声把温碧霞吵醒了。她一个鲤鱼打挺起来,枪就握在手中了。
温碧霞几步奔到朱云宁面前,急促地说:“朱干事,几只狼而已,不用害怕!”
她把朱云宁拽至身后,自已持枪守住庙门。
朱云宁回想起在芜湖的客栈里,她也是这样护着自己。他心里就一热,对温碧霞说:
“碧霞同志,你完全不必这样,我也有枪。”
“不行,保护你的生命安全是我的职责!”温碧霞说。
朱云宁说:“我知道你在部队里是手枪队的队长,枪法一流。这样吧,咱们一人守一面,怎么样?”
温碧霞不太相信朱云宁的话,就说:“朱干事,也就这么一块小门,相信凭着我的这支枪,狼是进不来的。”
朱云宁就再也不说什么,躲在温碧霞的后面静观其变。
周围的狼嗥声愈来愈近,在模糊的天光下,看见有几盏明晃晃的灯笼渐渐地靠近。朱云宁知道,那些灯笼是狼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