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忻口战役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7年10月初,平型关,雁门关相继沦陷;山西战局危殆。
为挽救战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原布署平汉线的国民党中央军四个半师调防忻口。
第2战区司令阎锡山,遂下定决心集中晋军主力,于忻口一带与日军决战。
1937年10月2日,卫立煌奉命率第14集团军所部第9,14军,由石家庄经正太路抵太原,以增援忻口。
同时由平型关,雁门关撤退的第15军,第17军,第33军,第34军,第35军及第61军也开赴忻口
为忻口布防争取时间,阎锡山急令晋军第19军王靖国旅10个团坚守崞县,晋军第34军抽调姜玉贞第196旅守卫原平。
出乎中日双方意外的是,晋军的这两个杂牌旅,首战便打出了晋军的威风。特别是原平保卫战,姜玉贞旅更是名扬天下。
日军参谋本部早于10月1日,即下令向太原进犯。
10月2日,日军精锐第5师团主力,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混成第2旅团和混成第15旅团及若干支队,由代县南下,进攻崞县,原平。
惨烈的忻口会战正式拉开帷幕。
10月2日,日本关东军混成第2旅团和混成第15旅团由代县南下,猛攻崞县,原平。
10月5日,日本关东军混成第2旅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向崞县发起猛攻。
国军官兵浴血战斗。但在敌强大火力下,阵地全部被摧毁。
7日,日军突入北城,城墙后国军官兵奋勇反击,与日兵展开肉搏战。
入夜,国军继续苦战,但是日军援军赶到,局势已无法挽回。为避免全旅覆没,王靖国率残部突围;崞县陷落。
10月2日,日军第十五混成旅团向原平外围猛攻。姜玉贞将军亲临前线指挥。
国军官兵接连打败日军五六次进攻。双方多次在原平南门外的汽车站展开反复争夺;到后来,汽车站再次失陷,国军伤亡重大,已无力反击。
姜玉贞立即从各团中抽出精兵组成敢死队,姜玉贞亲自冲杀在最前面,再次将汽车站夺回。
10月5日,日军增调援兵,并调来大量重炮。
为保存实力,姜玉贞命守城官兵撤入城内,固守城垣。
10月7日,日军集中万余人及大量飞机,坦克,重炮发起总攻。
为尽快破城,日军竟丧心病狂,释放千余枚毒气弹,致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姜旅拼死抵抗,屡次击退日军进攻。
血战至11日下午,姜玉贞第196旅仅剩五百余人,但还死守原平东北角,与日寇展开肉搏巷战两个多小时。
战斗中,姜玉贞将军被炮弹击中负伤,仍坚持与日兵肉搏,终因体力不支壮烈殉国。
姜玉贞将军头颅被日兵残忍割走,至今下落不明。
姜玉贞将军牺牲时,年仅43岁。
原平保卫战姜玉贞第196旅除两百余伤兵提前转运出城外;其余五千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此战姜旅共毙伤日军千余人。但牢牢牵制日军十天,为忻口会战赢得了时间!为中国赢得了时间!
战后第196旅被国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姜玉贞将军被追认为烈士。
原平陷落后,10月11日当天,日军即进攻云中河北岸的下王与忻口前进阵地孔繁瀛第161旅。
忻口位于同蒲铁路要点忻县之北,右靠五台山脉;左依宁武山脉,是太原的北大门。
忻口丢失,将直接危及太原。
忻口战役由国军第2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参谋长郭寄峤。指挥部就设在金山铺。
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为预备军总指挥,指挥部也设在金山铺。
国军先后总共投入99个团,10个炮兵团(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战防炮),加上敌后配合的八路军,总兵力13万余人。
中国空军4个中队二三十架飞机(多是老旧飞机)配合作战。
但步兵不少是平型关,雁门关战斗后的残兵;而且多以晋军杂牌部队为主。尤其是严重缺乏重炮、空中支援及反坦克武器。
卫立煌决定将忻口国军分为左,中,右三个兵团。具体部署如下:
1.右翼兵团:刘茂恩指挥第15军,第17军,第33军等部。负责东起龙王堂,西至界河铺,重点防御南郭下,东西荣华,东西南贾。
2.中央兵团:郝梦龄指挥第9军,第13军1个团,第19军,第33军5个团,第35军,第38军,第61军等部。负责东起界河铺,西至新练家庄。重点防御界河铺,关子,南怀化等地。
3.左翼兵团:李默庵指挥第14军及第66师,第71师,第85师等部。负责东起新练家庄,西至南峪,重点防御大白水,朦腾,南峪等要地。
4.预备队:高桂滋第17军残部,晋军第34军第203旅残部,并配10个炮兵团(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战防炮),却没有重炮。
而日军方面,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4个半旅团统一划归日军精锐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
日军共3个师团,7万余人;火炮250门(近半数为大口径重炮)。
资料显示:日军有战车150辆,飞机两百余架。
绝对的火炮、机械化部队及空中优势,左右了整个会战。
1937年10月13日,日军主力发起全线进攻。
其一部对国军忻口防线实行中央突破,国民党中央军第54师驻防南怀化阵地遭到猛攻。
激战9小时后,该师阵地被彻底击毁,部队伤亡惨重,阵地被突破。
卫立煌急调国民党中央军第10,第21,第72师各一部迅速发起反攻,血战一昼夜,终于夺回南怀化阵地;并包围歼灭日军进攻部队。
10月14日,日军增兵三千余人,再次猛攻南怀化,并同时向国军防线左右两翼作牵制性攻击。
当天,南怀化阵地又告失陷。第21师长李仙洲,第35军第218旅长董其武等相继受伤。
双方在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拉锯战。
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决定于入夜后对忻口正面之敌发起反击,以期将渡过云中河之日军肃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