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983章蒋家河口伏击战

第983章蒋家河口伏击战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9年7月中旬,安徽舒城县的上空阴云密布,透着寒意的微风,将淅淅沥沥的雨点吹撒在大地上,令人感到莫名的压抑。

此时,在舒城县西南角一个名叫登福庵的庵堂里面,一个怀有身孕的23岁女子,带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女儿,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丈夫的消息。

一个月之前,这个女子被莫名其妙带到登福庵的一间屋子里,不仅暂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而且也与丈夫失去了联系。

一个黑夜,一位当地村民打扮的人来到了登福庵,将一封信交到了女子的手中。

女子接过信件一愣。正在纳闷,来人悲伤地说道:“史玉清同志,高司令员已经死了,这是他给你写的绝笔信……”

说完之后,来人便扭头快速离开了。

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这个名叫史玉清的女子顿遭晴天霹雳,她怎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史玉清怀着复杂的心情打开了丈夫的绝笔信。

“玉清同志,我觉得革命才有出路。……已决定我明日①上午8时处以死刑……”

当信件上熟悉的字迹一一映入眼帘,史玉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史玉清用被子蒙住头、用枕头捂住嘴,然后肆无忌惮地痛哭了起来。

此时,熟睡中的十个月大的女儿,被母亲“呜呜”地哭声惊醒了,随即哇哇大哭了起来。

听到女儿的哭声,史玉清急忙起身将女儿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着。慌乱间,史玉清不小心将眼眶中的泪水,滴落在了女儿稚嫩的脸庞上。

史玉清的丈夫——高敬亭,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她!

高敬亭1907年8月出生在今河南新县城郊董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高敬亭10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

在上学读书的时候,高敬亭非常刻苦用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可是,由于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所以高敬亭只读了六年书就辍学,开始帮着父亲种地。

1927年,20岁的高敬亭受同窗好友梅光荣的影响,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并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之后,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了,当时高敬亭积极参加到革命活动之中,并加入了工农红军。

1929年,对于高敬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高敬亭如愿加入了党组织,并当上了光山县弦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没过多久,工作能力出众的高敬亭又被当选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此期间,高敬亭率领红军队伍与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推崇和爱戴。

后来,高敬亭又历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重要职务,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战川陕地区。

此时,高敬亭奉命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并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第75师政委。

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后,在军长吴焕先指挥下,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和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不利局势。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高敬亭带领战士们与敌人英勇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踏上了艰苦卓越的长征之路。

此时,高敬亭又一次奉命留守鄂豫皖根据地。

当时,为了加强红军队伍建设,高敬亭将红二十五军留在皖西地区的三个不同建制的连队,与原先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的部分红军合并。

依靠这支部队,高敬亭担负起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的重任。

到了1935年2月,高敬亭在安徽太湖县境内主持召开干部大会,将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合编重建了红二十八军。

随着红二十八军的重建,鄂豫皖根据地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此后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高敬亭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率领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让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在这一时期,高敬亭先后成功粉碎了梁冠英、卫立煌等国民党将领对鄂豫皖根据地组织发起的军事进攻,以至于气急败坏的卫立煌还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项上人头。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高敬亭结识了比他小9岁的史玉清。

史玉清是今安徽金寨人,出生于1916年,她自幼家境贫寒,经历了许多艰辛与苦难。

后来,随着红军来到安徽金寨,13岁的史玉清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队伍。

最初,史玉清在儿童团中当队员,后来又担任小队长、分队长,她和小伙伴们为红军站岗、放哨、送信,工作非常认真积极。

没过几年,史玉清正式加入了红军,并开始从事妇女工作。

1934年11月,商南县委决定组建革命武装,依托金刚台(位于安徽金寨西北部),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的金刚台妇女排成立了。当时,这个妇女排大多由妇女干部、红军医院部分女护士,以及红军女家属组成,史玉清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金刚台妇女排工作期间,史玉清和姐妹们除了干缝衣补袜、收治伤员等后勤工作,有时候还承担牵制敌人的危险任务。

1935年秋季里的一天,金刚台妇女排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人一个营的围攻。

当时,妇女排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到山林之中与敌人周旋。

然而,凶残的敌人步步紧逼,不断缩小包围圈,并叫嚣着要活捉女红军。

在万分危急之际,突然敌人的背后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枪声。

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很快四散而逃。

当史玉清和同志们试探着走出山林之时,迎面就遇到了一支威风凛凛的红军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