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15章利益至上

第1015章利益至上 (第2/2页)

在所有参战部队中,打的最艰苦的就是国军王牌74军。

在武汉保卫战中,国军一般打的是防守战;而74军打的是攻坚战,战斗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10月5、6日两日,第1兵团主力第74军(即后来的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的前身)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日军第106师团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战,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向日军占据的长岭北端和张古山制高点发起了数度攻击,第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

日军发现的时候,国军已经到了跟前。

张灵甫大喝一声,带领官兵拉出刺刀。

日军士兵也狂叫着,退出子弹,关掉保险,端着步枪冲了过来。

一时间血肉飞溅,惨叫声不断,山头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

经过半小时的白刃格斗,国军终于占领张古山主阵地。

激战至10月9日,在中国军队轮番进攻下,日军第106师团损失惨重,很多小队长和中队长都倒在血泊中,日军像没头的苍蝇乱打乱撞。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得知消息气得哇哇直叫,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前去救急。

这样的一幕,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日军在五昼夜里,发起30多轮进攻,但阵地仍然控制在305团手中。

武汉会战中,国军主力36军表现也非常抢眼,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军人的尊严。

6月28日日军第十师团攻克六安,这一消息让国军高层心急如焚。

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命令与日军距离最近的孙连仲部队阻击日军,至少要坚守十天,为后续建立新的防线争取时间。

孙连仲接到命令后傻了眼,因为他的部队刚从徐州战场撤下来,不但人困马乏还减员严重,正需要休整,战斗力太差。

这时候,71军军长宋希濂请战了。

该军由全德械精锐第87,第88师及第36师组建而来,特别是第87,88师前身为1931年3月合编的国民政府警卫军第1师和警卫第2师,是正统的首都御林军。

作为国军主力,71军参加了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等重大战役,因屡挫日军精锐,赢得抗日铁军称号。

71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经过多次大战,早已不是全德械装备,只能勉强维持半德械半国械。

宋希濂阻击敌人的阵地在富金山,它位于固始和立煌(今金寨)两县的结合部,犹如扇形,巍峨险要,且海拔高地势险。

于是宋希濂就将部队部署在富金山可控制合信公路,在这里阻击日军北上。

因为第87师还没有抵达战场,宋希濂命令陈瑞河第36师和钟彬第88师先行抢筑富金山防御工事;军部位于富金山山顶,另命配属的第61师固守固始县城,策应富金山守军主力。

所有官兵都知道这是一场恶战,但是作为军人别无选择。

1938年8月30日,日军精锐第13师团先头部队向史河两岸前沿阵地的第36师108旅发起猛攻。

该旅官兵顽强抵抗,在坚持两天后奉命撤往富金山,有些连队的官兵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全部壮烈殉国。

9月2日,日军精锐第13师团又继续向第36师阵地发起攻击。

第36师面对日军的猛攻下顽强抗击,其固守丁大山、熨斗山的两个连全部阵亡。

军长宋希濂亲自前往第36师师部,命军特务营主力绕行攻击,从侧翼配合第36师夹击日军,马鞍山重新回到国军手中。

9月6日,师长陈瑞河指挥第36师向半山腰的日军发起主动攻击。

双方在马鞍山阵地反复争夺,并展开肉搏。

9月7日中午,损失惨重的日军丧心病狂,对国军释放了毒气弹。日军以为守军大多中毒失去战斗力,狂叫着冲上山峰。

但第71军官兵挣扎着从战壕中冲出,端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

两军直杀得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看到中国军人不可战胜,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竟然不顾阵地上两军混战状态,调集重炮猛轰,并发射大量燃烧弹,将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眼看日军就要突破防线,主峰的军部就要在敌人的威胁之下,36师师长陈瑞河当即指挥第106旅抽调200人组成敢死队;向日军发起反击,终于夺回部分阵地。

随军记者报道:宋(希濂)将军在山顶军指挥部,发现日军脚蹬牛皮硬底鞋,行动迟缓,不利爬山作战,立即命令官兵从战壕中冲出,喊杀声,拼刺声,震撼山岳,惊破敌胆。

国军健儿有的连续刺死六个鬼子,后虽中弹气绝,但右手紧握刺刀不放;有的用尽全力将敌钢盔刺穿,脑浆崩裂而亡;有的将鬼子腹部刺通,敌亦将其刺中,两者刺刀皆未拔出,同卧血泊。

除了国民党中央军,武汉会战中杂牌军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孙渡率领的滇军58军几乎都是新兵,不仅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有些还没有听到过炮声。

但是这支以新兵为主的部队,从9月23日开始,在阳新县排市、辛潭铺沿公路市、辛潭铺沿公路工事中阻击敌人,20天没有让日军前进半步。

战斗结束后,孙渡趴在公路上嚎啕大哭,他的7个团长、9个连长,以及1700多名士兵再也回不到家乡,大多血肉模糊,无法辨认。

武汉保卫战国军虽然失败了,但虽败犹荣。

正是有了这些热血男儿,让日军灭亡中国成为痴心妄想。

“我们一定会以全力保卫武汉,而且确信我们可以粉碎敌人攻取武汉的计划。”——蒋介石

武汉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徐州会战之后中日双方的争夺重点!

这座近代中国内地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地处江汉平原东缘、居长江与汉水之交、当平汉、粤汉铁路枢纽就这样经受了一场回肠荡气的决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