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48章抗日新局面

第1048章抗日新局面 (第2/2页)

中央军委发电致贺,蒋介石也来电嘉奖,并发给慰劳金3万元。

9月,根据中央指示,罗、陈率部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随之,肖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主力自冀鲁边到达鲁西,后亦到鲁南。

第一一五师主力部队陆续进入抱犊崮山区后,为与沂蒙山区和鲁西平原两大块根据地连成一体,与华中区和新四军打通联系,罗荣桓制定了向北向西北联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建立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方针。

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配合下,第一一五师主力在鲁南地区多次沉重打击敌人,到1940年底,建立了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的鲁南根据地,并与华中、湖西、鲁中、鲁东南根据地建立了联系通道。

第一一五师各部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也进行了整训,至1940年冬,辖有7个教导旅,共计7万余人。

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冀鲁边、湖西、鲁中、鲁南等地英勇打击敌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也在不懈地进行战斗。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除冀鲁边和鲁西地区以外的党领导的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组建成统一领导、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的战略游击兵团——八路军山东纵队,下辖10个支队,近2.5万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

此后,山东纵队与第一一五师主力一起,为开辟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并肩作战。

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第一纵队在沂(水)蒙(阴)地区成立,统一指挥苏北和山东的八路军各部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

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办公,徐、朱直接指挥山东纵队所属各部。1940年6月,第一纵队的番号撤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冀鲁边、鲁西、胶东、鲁东、鲁中、鲁东南、湖西、苏皖边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新的地区,扩大了根据地。

在冀鲁边,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坚持游击战,夏秋利用“青纱帐”、冬春利用“黑纱帐”(夜长),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还一举消灭了恶贯满盈、屡教不改的吴桥反动武装张国基部,使边区抗日军民大为振奋。

到1940年底,冀鲁边不仅恢复了原有活动地区,而且开辟了阳信、沾化等徒骇河以北广大新区。

在鲁西,鲁西区党委根据所辖区域大部分为平原地带和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特点,确定了以冠(县)馆(陶)丘(县)为基础,以茌(平)高(唐)齐(河)禹(城)为机动地带,以泰西山区为重点,由点带线,由线到面,建立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方针。

到1940年初,鲁西区共建立了4个专署、36个县政权,5月初又成立了鲁西行政主任公署。

在胶东,1939年初,日伪军向根据地进犯,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转入山区坚持斗争。山东分局提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控制大泽山、昆嵛山,掌握西海、东海地区;第二步,夺取牙山,掌握胶东中心战略要点;第三步,南下海阳、莱阳,与顽军主力决战。

胶东区党委按照这一构想,扩大根据地。

1940年底,胶东抗日根据地辖有北海、西海、东海、南海4个区,建立了12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在鲁东,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清河特委和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转移到淄博一带山区活动,徐向前、朱瑞明确指示,第三支队应撤出胶济铁路以南的小块山区根据地,全力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

据此清河特委和第三支队又回师清河区。到1940年底,横跨小清河南北,直至鲁北沿海和黄河入海口的清河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全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在鲁中,山东纵队第一、二、四支队一直活跃在沂蒙山区和泰山区,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进行了五井反击战、孙祖伏击战、杨家横包围战等著名战斗,扩展了鲁中区西南部的泰、泗、宁边区和北部淄河流域根据地,巩固扩大了临费边区,与鲁南、滨海、清河等区打通或加强了联系。

此时何挺的部队调入鲁中,何挺也担任支队长的重要职务。

在鲁东南,特委和山东纵队第二、九支队积极创建根据地,到1940年底,新开辟了18个区、600多个村庄,莒县、日照以南,陇海铁路以北,沭河以西,黄海以东的鲁东南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湖西,苏鲁豫支队和第三大队转战陇海路南北,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还反击了朱世勤、冯子固等顽、投势力两万余众的联合进攻,逐渐稳定了该区形势,巩固了微山湖东西两岸大片地区,并北向金乡、巨野间开辟了部分新区。

苏鲁豫支队和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等部还开辟了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后划归中原局领导。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的主要标志。

然而,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在创建根据地之初,由于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重要性的认识和经验不足,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阻挠,因而在能控制的地区,并没有把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

而国民党部队特别是沈鸿烈省政府则凭借其正统的名义,在全省所能影响的地区普遍建立并加强旧式政权。

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山东顽固势力还把我党我军坚持团结抗战、一再忍让的态度视为软弱可欺,屡次制造反共摩擦。

对此,193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在政权问题上,“应认识无论八路军或地方游击队,如无政权则决不能发展巩固与建立根据地。因此,已得的政权决不应放弃,并还应努力争取新的县区政权”。

5月24日,山东分局根据中央指示作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加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决定。

7月,山东分局又发出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提出建立的政权要保证党的领导,县、区、乡长兼八路军游击大队长、中队长、分队长。

此后山东民主政权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如鲁中地区先后建立了莱芜、博山、临朐、新泰、沂水、益都、章丘、泰安、费县、蒙阴等10个县政府及莱南行署、沂南行署、泰安办事处3个县级政权,连同此前建立的淄川县共14个县级政权。

清河区除原有的齐东外,又先后建立了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临淄县政府、益寿临广四边行政办事处、邹长(后划分为邹平、长山两县)、广饶、桓台、寿光、蒲台县政府及益北行署。

鲁北建立了陵县、商河、无棣、阳信、禹城、临邑等县政权。

到1940年夏,区级民主政权已达352个,抗日民主政府政令所及的区则达到636个。

随着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各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建立全省统一的行政机关、参议会、各群众抗日团体的领导机关提上了议事日程。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总会成立大会和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的联合大会,在沂水南部青驼寺隆重开幕。

大会历时一个月,选举产生了全省的民意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进步人士范明枢任参议长;选举产生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主任委员(当时称首席组长)。

还选举产生了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抗日群众团体的负责人。随之,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全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法令和法规,推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到1940年底,山东共建成鲁西、清河两个行政主任公署、12个专员公署、79个县政府,辖有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湖西、鲁西、冀鲁边和苏皖边等地区,人口约1200万,面积3600平方公里。

山东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