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云岭保卫战 (第2/2页)
泾县保卫战是新四军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运用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用劣势武器有效抗击了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的进攻,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战斗。
此战粉碎了日寇在皖南规模最大、投入人数最多、装备武器最精良、进犯路线最长的一次大“扫荡”,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骄横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
蒋介石获知皖南反“扫荡”获胜的消息后,也致电叶挺,予以“嘉奖”。
事后,日军第十三军在皖南“扫荡”作战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中称:“因对广泛地区只以少数兵力作战不能取得战果,反使第十五师团在泾县附近被优势敌军牵制,其结果却为敌人提供了包围以及消灭日军的宣传材料”。
撤退避战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照会叶挺,要新四军限时退出泾县城防。
叶挺军长为了顾全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命令新四军部队撤离泾县县城。
叶挺等人10月12日从前线返回,当回到云岭军部时,沿途群众夹道欢迎新四军凯旋,军部为此在云岭陈家祠堂召开大会,庆贺反“扫荡”的胜利。
当叶挺在大会上报告反“扫荡”情况时,激起会场上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国民党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在泾县召开庆祝皖南反“扫荡”胜利大会,专员兼泾县县长邓昊明代表地方政府向大会表示祝贺,向抗日军民表示慰问。
新四军文工团登台演出了话剧《大风》《打鬼子去》等节目。
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具日军望远镜,就是在泾县保卫战时缴获来的,由时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的后人所捐赠。
1940年,新四军皖南两次反日伪“扫荡”取得胜利,群众传颂的顺口溜云:
云岭村,军部蹲,
叶挺和项英,
打鬼子真操心。
鬼子进了汀潭村,
叫兄弟,把命拼,
打得鬼子爬小岭。
烧房子,打冲锋,
一路烧到泾县城,
鬼子进了牛角洞。
四面八方新四军,
打得鬼子翻不得身,
飞机大炮救不了他的命。
相映成趣的,是日本鬼子也编有顺口溜:
新四军,真讨厌,
破坏公路拆电线,
大军到来一个都不见!
令人扼腕的是,皖南两次反“扫荡”胜利结束后仅3个月,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参加皖南两次反“扫荡”的部队编在皖南新四军北移序列里:老一团和新一团,还有特务团、警卫通讯连编为第一纵队(左路),约3000人,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凌波任副司令员,王槐生任参谋长,赵希仲任副参谋长,江渭清任政治部主任。
老三团和新三团编为第二纵队(中路),约2000余人,周桂生任司令员,黄火星任政治委员,冯达正任副司令员,谢忠良任参谋长,钟德胜任政治部主任。
老五团和军部特务团编为第三纵队(右路),约2000余人,张正坤任司令员,胡荣任政治委员,黄序周任参谋长,吴溪如任政治部主任。
扼腕叹息的还有,北移时,皖南部队除了第一纵队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约千人,第二、第三纵队大部牺牲或被俘、流散。
皖南事变后,纵队、团等的编制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皖南事变中对新四军大开杀戒的国民党军之第五十二、第四十、第一〇八、第一四四师及新七师,正是皖南两次反“扫荡”中的“友军”。
新四军的皖南主力部队顶得住日寇的轰炸、扫射、步骑配合冲击,却倒在了国民党“友军”的黑枪之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有些史料列出此次反“扫荡”歼灭日伪军3000余名,但此处采用《新四军征战日志》里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