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70章立碑

第1070章立碑 (第2/2页)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呢?

原来中村正雄死后,国军的指挥官杜聿明竟为他立碑纪念。这难道不是匪夷所思的事吗?

为了释疑,本章特此略作介绍。

自然,在战场上,为敌人立碑很是罕见,因为它是表达对敌人的尊敬与敬重之举。

当然,杜聿明为中村正雄立碑之举并不是首次,更不是唯一。抗战时期日军就曾为中国军人立碑。长城边上的北古口镇,如今立有“北古口七勇士纪念碑”。

而最早为这七位勇士立碑的就是日军。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可回溯到几年前,那是1933年,8万关东军侵略长城各关口,国军第25师防守的北古口遭到日军猛烈进攻。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守军奋起反抗。中回守军在坚持抵抗8天之后,于3月12日,在25师副师长杜聿明的命令下,部队往南天门一线撤退。

部队在撤退时遭到日军飞机和大炮的轰炸,日军步兵从北山追来,这时7位战士被留下担任阻击任务,由于撤退匆忙,竟然忘记了给7位战士下达撤退命令,就这样7位战士在帽山上死守。

7个战士阻挡日军2000多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进攻,他们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被俘虏,7位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令日军敬佩不已,日军旅团长亲自下令合葬7位战士,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

日军为中国军人立碑一事一直鲜为人知。而更不为人知的事是,时隔6年后,杜聿明竟然也亲自为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立碑。

对日寇,中国人是恨之入骨,杜聿明却为何要给日军少将立碑呢?

此事发生在1939年年底爆发的昆仑关战役中,当时由小诸葛白崇禧指挥,兵分三路从北、东、西三路反攻南宁,这是要打日军的攻坚战。

昆仑关是南宁的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在地势和武器上日军都占据优势,国军要攻打昆仑关的难度不言而喻。

国军第5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是北路进攻的主力,分左右翼包抄昆仑关后方的五塘、六塘和九塘,担任阻敌和围困任务。

接连激战数日,昆仑关的外围高地多处被中国军队攻占,日军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下令给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让他率领两个大队的兵力增援昆仑关。

这个命令让中村正雄踏上了死亡之路,进军路上中村正雄部在五塘和七塘遭到阻击,推进十分缓慢。

他们用了4天时间,竟前进不到50公里。

至24日,中村正雄才抵达八塘和九塘之间。

当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杜聿明第五军下属荣誉第1师第3团团长郑庭笈通过望远镜,发现日军军官在前方路边草坪上训话,当即集中机枪和迫击炮朝日军军官猛打。中村正雄当即毙命。

这是国军战史对击毙中村正雄的记载,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则有另一种记载:

中村正雄是先被子弹打伤,在做手术过程中一发炮弹命中手术室房顶,打断了手术,中村正雄在25日凌晨毙命。

姑且不论哪一种记载是真实的,总而言之中村正雄被击毙了是事实,昆仑关战役胜利之后,杜聿明收敛安葬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并为他立碑。

至于杜聿明为什么要给日寇立碑,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杜聿明敬佩中村正雄的军人气质,如同此前日军敬佩“七勇士”一样。

第二则是中村正雄率军挺进的路上,没有伤害沿途的老百胜,他严令部下不许胡作非为。

与日军的野蛮相比,中村正雄此举表明他和其他日军的区别,所以,应该是值得尊敬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昆仑关于12月4日被日军占领。

注②中村正雄的毙命详情:

在1939年底的日军“南宁攻略作战”中,日军于11月24日攻陷南宁,南宁东北约50公里的重要关口昆仑关也于12月4日失陷。随后蒋介石致电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要求“对于南宁方面之敌,决于亥月删日(15日)以前开始攻击,即以第五军全部加入,并命空军主力参加该方面作战,待命出击。仍由兄亲自统一指挥,务节节截断邕钦路敌后联络线,歼灭南宁方面之敌。”白崇禧奉命制定反攻计划,兵分北、东、西三路,反攻南宁。其中北路军为反攻主力,主攻昆仑关。昆仑关战役爆发。

12月18日,国军北路军主力第五军在杜聿明指挥下,以主力沿邕宾公路两侧向昆仑关正面进攻,又以第五军两部,分别从两翼包抄昆仑关后方的五塘、六塘和九塘,以阻击敌人援军并包围昆仑关之敌。经多日激战,国军先后攻占昆仑关外围高地金龙山、仙女峰、罗塘、界首、653高地等地区,第五军新22师也已经插在五塘、六塘间阻击日军自南宁方向开来的援军。因昆仑关日军不支求援,南宁日军第21联队主力在联队长三木吉之助率领下猛攻五塘企图增援昆仑关日寇,国军新22师虽竭力阻击,但日军仍有部分部队乘隙通过,与昆仑关日军会合。但日军援军太少,不足解昆仑关日军的危局。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率第42联队两个大队增援昆仑关。至此,中村正雄开始踏上了死亡之路。

中村正雄率部与五塘、七塘的国军阻击部队激战,于12月24日才缓慢进抵八塘和九塘之间。24日下午4时,在九塘前阻击日军的国军第五军所属荣誉第一师第3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看见前方路边草坪上有日军军官集合讲话,于是命令迫击炮和重机枪一起向该方向开火。国军战史中,认为中村正雄就是毙命于此时。

但据战后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的记载,中村正雄的毙命过程其实远比这要更复杂。据该书称,中村正雄其实早在23日上午11时就在七塘西北约2公里处负伤,左侧脸颊软组织被国军子弹穿透。24日晨8时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观察情况时,再次被国军击穿腹部造成重伤。而中村正雄的最终毙命则是在25日凌晨。24日当晚日军军医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里给受重伤的中村做手术,刚打开腹部,国军火炮即向该方向射击,一颗迫击炮弹不偏不倚击中该民房的屋顶。虽然日军军医舍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并未直接被弹片击中,但是想来飞沙走石也灌了一肚子。军医虽然将手术最终做完,但中村正雄还是于25日凌晨5时18分毙命。中村正雄在从南宁增援昆仑关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路上,接连三次被国军击中(两次枪伤外加一颗迫击炮弹),可见昆仑关战事的激烈,亦可见国民党第五军击毙中村正雄少将,显然并非偶然,而是广大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必然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