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71章中村正雄

第1071章中村正雄 (第2/2页)

日军第21旅团伤亡85%以上,第五军伤亡1万余人。曾经号称“杀遍天下无敌手”的中村正雄,就这样被击毙在了昆仑关,这应该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结局。

中村死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那么,日军发动桂南会战的目的是什么呢?

1939年10月14日,日军大本营接连下达了“大陆命第375号”、“大陆指第528号”,准备发动针对南宁的进攻。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南宁属于第四战区,第四战区原本部队较少,且大部分集结于广东地区。守卫广西南部的只有16集团军,桂南会战之前该集团军的64军还被抽调走。

最终16集团军只有2个军共6个师,加4个独立步兵团和少量民团,防御面积却是南宁到新会800多公里海岸线和200多公里纵深地区。

16集团军对于日军的登陆地点还出现了误判——认为日军从电白或北海附近登陆可能性最大,对钦州湾的沿海防御不够重视,守卫此地的只有一个新编第10师。但日军选择的登陆点偏偏就是广西的钦州湾。

1939年11月13日,日本陆军在“加贺号”航母等50多艘舰艇掩护下发动了登陆作战。

显然,中国守军无力抵抗日军的攻势,日军很快登陆成功。随即日军兵分三路向南宁进发,11月19日,日军完成了对南宁的三面包围。

日军对南宁的进攻,使得中国最高统帅部大为震惊。一边责成死守南宁,一边急忙从各地调兵遣将支援南宁,甚至把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军第5军从湖南调来支援。

但是援军太远,而日军的速度又太快。

11月24日,日军猛攻南宁。守卫南宁的是405团。对于守城来说,一个团根本守不住。在无法联系上级情况下,405团放弃南宁。当天夜里日军进入了南宁。

次日日军也占领了昆仑关。中日双方在南宁以北的昆仑关、高峰隘附近形成对峙。

中国最高当局把夺回昆仑关的任务交给了第5军。

第5军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前身是1937年中国第一支装甲车兵团,经历过淞沪会战的硝烟。

第5军全军约5万多人,是当时中国陆军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而日军第5师团是日本的精锐师团,日俄战争中第5师团曾经重创俄军,赢得了“钢军”称号。37年就调入中国战场,战斗力非常强悍。

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计划是以200师,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为右翼迂回部队,阻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两个补充团从左翼迂回,堵住昆仑关守敌退路并阻击日军北上的援军——这是一个典型的“关门打狗”的战术。

日军指挥官今村津打下南宁后志得意满,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认为短期内中国军队难以调动大量兵力反攻,反而将重点放在龙州和镇南关的攻略上,准备一举占领中越边境上的要地,抢夺当地堆积的中国军用物资。

12月18日,昆仑关之战打响。

尽管中国军队占据人数和火炮上的优势,但是日军凭险而守,阵地工事非常坚固和巧妙,居高临下朝我攻坚部队密集扫射。

而且日军均都背水一战,死战不退之余还发动多次反冲锋。昆仑关上每一寸阵地都在双方手上反复争夺,多次易手。

19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轰炸我进攻部队。今村津也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增援昆仑关守军。

21联队经过苦战终于和昆仑关守军汇合。得到补充的日军开始疯狂反扑,昆仑关阵地再次进入残酷的拉锯战。

今村津还派出几路援军增援昆仑关,但均被我阻援部队顽强拦截。日军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还被我炮火炸成重伤不治死亡。

在昆仑关的战斗仍旧惨烈,其中以界首阵地的争夺战最为残酷。界首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此前中国军队连续多日攻击均没有奏效,反而损失甚大。

1939年12月28日夜晚,中国军队对界首高地发动了总攻击。

在炮火掩护下,敢死队的士兵们手里拿着大刀,身上绑着手榴弹扑向了高地,他们凭借着火力支援,爆破日军掩体工事;一些战士拉燃手榴弹直接冲进了日军的山洞里、坑道里深处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我军敢死队的爆破攻势下,日军界首高地大多数火力点被摧毁。

第200师乘势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日军也派出了反击部队进行凶狠反击!如此反复冲击反冲击,在界首高地多次爆发双方激烈的肉搏战。

激战至次日白天,我军终于肃清界首上残余日军,控制住界首阵地。

攻克界首高地以后,日军步兵21旅团被国军完全包围在昆仑关。

已是困兽的21旅团仍旧继续顽抗,弹药打光之后就削制竹刀竹枪继续做垂死挣扎。而中国军队也继续不计牺牲地猛攻。

残酷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940年1月3日,21旅团除少数士兵逃出包围圈外基本被全歼。

昆仑关一战,日军步兵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死后追赠中将)被击毙,代理旅团长步兵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自杀,伍长以上下级军官也阵亡了85%以上,阵亡士兵4000多人。

而中国军队牺牲也极大,单第5军即伤亡达15000多人。

日军战史感叹:这是中国事变以来,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

昆仑关战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极大的牺牲重创了日军第5师团,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昆仑关一地的收复,更在于从精神上挫败了日军士兵的士气。

被我军击毙的中村正雄生前写道“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杜聿明在战后为牺牲烈士撰写的碑文情深意切地写道,“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

1946年,为纪念昆仑关战役,当地军民在山上修建了纪念塔,同时还为被击毙的中村正雄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昆仑关战役阵亡日本第五师团少将中村正雄之墓。”40年后,中村正雄的家人来到昆仑关,在祭扫了中村正雄墓后中村的家人对中国的宽仁大度表示感谢,为中国的树碑之举表示感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