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奔袭新丰据点 (第2/2页)
李志高等人在杨绍良的带领下,沿他们三人出逃的路线追到江西景德镇山区,终于发现了叶道志等人。
经劝说无效后,双方动武,徐长胜拒捕在当场被击毙,陈康因为平时善跑,看看形势不对,掉头跑掉了,李志高只抓到叶道志一人,押回军部。
叶挺军长认为这三人是战场逃跑,为严肃军纪,报请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枪决。
临刑前召开公审大会,批判叶道志、陈康、徐长胜逃跑是要去投降张国焘。
叶道志承认:不经组织允许擅自带枪离队是错误的,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罚。
但辩称不是叛变革命,更不是去投靠张国焘,而是对分配工作有意见,认为新四军看不起他们,排斥延安来的干部,特别是排斥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所以想回八路军工作。
当时多数人认为叶道志应该枪毙,也有几个人主张不要枪毙,张道庸(陶勇)等人还写了保状,要求不要枪杀叶道志。
但结果叶道志还是于8月30日被枪决了。军直属党总支扩大会议,还批评了张道庸等几个联名写信保叶道志的同志。
这就是新四军历史上,第一起经国民党三战区批准错杀我党自己干部的事件。
此后,1939年6月24日,又发生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根据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所谓“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的电报,将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处死,由叶挺带到江北的警卫班执行。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当时新四军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和水火不容的人事关系。
也反映了新四军和八路军在统战问题上对国民党政府的不同态度。在八路军对国民党军委会只是应付,根本不存在向他请示如何处理自己干部的事情!
话分两头,陈康死里逃生,他一口气跑到了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被叶剑英同志狠狠地痛骂了一顿。
陈康低着头不吭声,默默地承认自己错了。考虑到事情已经发生,将陈康送到新四军肯定是死路一条,叶道志就是榜样。
事实上,叶道志、陈康、徐长胜的出走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其所犯的错误是违反组织纪律的性质,跟临阵脱逃是两回事,更不是叛变。
有鉴于此,为了教育和保护干部,叶剑英将陈康送回了八路军。
鉴于陈康所犯的错误,组织上分配他担任八路军第129师随营学校副营长兼主任教员。
一年后1940年10月,由于前线缺少有经验的军事干部,陈康被调任八路军386旅17团副团长,1941年10月任17团团长。
1942年5月又任386旅772团团长。在抗日战争中后期,陈康担任了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指挥千军万马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受到我军高级将领陈赓的赏识和器重。
解放战争时期,他成为刘邓大军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3旅旅长,紧随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之后,纵横10余省、驰骋数万里,先后参与上党、晋西南、洛阳、淮海战役、渡黄河,越长江,挺进大西南,保卫边防,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西南边陲。
陈康将军于昆明军区任职二十五年,悉心研究亚热带丛林作战,其“大炮上山,小炮上树”等战法威镇南疆。
建国后,北越战斗骨干大多为陈康之十三军训练。据说,1979年南疆之役,凡越军闻十三军部队上来,不战自退,并曰:“哪有徒弟打师傅之理!
赘言不多说,还是回到原话:陈毅送林欣儿到三营。
陈毅在三营亲自向林欣儿介绍了目前新四军的情况,以及军部对抗战的部署安排。
这样的介绍,让林欣儿心中为之一亮。她觉得自己应该尽快投身于工作之中。
原来,1938年初,新四军完成组建,共辖4个支队10个团和1个特务营,全军1万多人。同年开赴敌后战场,进行广泛的游击战,扰乱日军后方,牵制和分散其兵力,配合主力部队正面作战。
5月中旬,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的率领下,挺进苏南地区,在江南抗日自卫总团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向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及各公路沿线守备薄弱的日军据点展开袭击和破击作战。
中旬,第一支队获悉镇江至丹阳间的新丰车站有日军1个小队守备。该火车站虽然是个小站,但因处于大运河与京沪铁路的交叉点,既可运军火又可运兵,因此日军十分重视,在车站旁边的营房顶上修筑了瞭望塔,三面均有射击孔。
新丰车站南距丹阳县城仅约8公里,北距镇江也只有20余公里,一旦受到进攻,丹阳和镇江的敌人都可能随时增援。
第一支队二团多次派出侦察员潜伏在车站,查明守备日军的常规部署,画了草图,由二团政治处主任萧国生和一营营长段焕竞向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作了汇报。
经过认真考虑,陈毅决定由二团一营负责对新丰车站发起夜袭,歼灭该站守敌。
同时决定由二团侦察参谋张铚秀负责指挥部分战士,在自卫总团和群众的配合下佯攻丹阳,乘势对新丰车站附近铁路及沿线通讯设施展开破袭,并阻击敌人援兵。
按照既定部署,6月30日下午,萧国生和段焕竞率领第一营从丹阳县延陵镇进至新丰以南的东岗附近隐蔽待机。
7月1日23时许,一营一部乘夜暗迫近新丰车站,20余名战士悄悄摸进守敌营房。在前进中,有战士触碰到日军秘密设置的警铃,惊醒的日军立即组织抵抗。
激战中,日军10余人窜出房屋,企图突围。新四军突击队员当即挥舞大刀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仅用10分钟便将这伙敌人尽数歼灭,部分战士乘胜冲进营房。
残余的日军立刻退据楼上,利用坚固工事做掩护,向围攻的新四军突击队疯狂射击,妄图死守待援。
由于残敌对楼口实施火力封锁,突击队员一时无法冲上去,战斗呈现相持状态。
不久,前方突击队员报告说,发现敌人的火力之强超出了原先的估计——原来当晚有一伙日军从南京去上海,临时停留在新丰车站候车,使敌人的防守力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由于没有攻坚武器,日军火力又猛,硬冲一定会造成很大伤亡。为了速战速决,一营长段焕竞一面命令集中火力压制日军的机枪扫射,一面立即指挥改用火攻。
战士们迅速找来煤油、稻草,在车站大楼的门窗旁、楼梯口,倒上煤油,点火后迅速撤离。火借风势很快烧上了墙头、窗户、屋顶,没几分钟整个兵营成了一片火海。
顿时,烈火浓烟吞噬了整个车站大楼,楼上的敌人乱作一团,不久便纷纷毙命,有几个企图跳窗逃命,也被埋伏在外的新四军战士尽数击毙。
与此同时,二团侦察参谋张铚秀指挥一营部分战士一面佯攻丹阳县城的4个门,一面在抗日自卫总团和当地群众1000余人的配合下展开破路基、拆铁轨、拔电杆、割电线等破袭战,彻底切断了日军的交通和电话联系。
丹阳等地的日军因情况不明,虽见新丰车站方向火光冲天,也不敢贸然在夜间出兵增援,只是龟缩在城中,向外胡乱射击。
此次夜袭战,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歼灭守敌58人,烧毁新丰火车站,烧毁大部枪械,缴获步枪十余支和一批军需物资,扒毁丹阳至新丰、新丰至镇江铁路各1公里多,挖断了镇澄公路,砍断电线杆几十根,收割电线几百斤,京沪铁路和公路交通也因此中断。
7月2日拂晓,日军援兵1000余人从各地赶到新丰车站时,新四军早已胜利转移。
这次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苏南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