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77章新四军在华中战场

第1077章新四军在华中战场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者和抗击日寇的主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上,新四军在反对侵略与侵略、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空前惨烈的生死搏斗中,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立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新四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一支人民军队。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在占领华北全境的同时,攻占华中长江沿岸和长江下游的京(指南京,下同)沪杭三角洲,用三个月时间的闪电战摧毁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枢,迫使中国投降。

这不仅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生存,也危及了美英等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以及中国上层统治集团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国内政治形势出现了由妥协投降转向全面抗战的总趋势。

为了使这一总趋势迅速发展为全民族的全面抗战形势,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于7月15日派周恩来等到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在宣言中,除了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项总的纲领外,还单方面保证:取消暴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和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番号,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统辖,并待命开赴抗日前线等。

国民党当局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随后,蒋介石于8月22日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

9月28日,又接受叶挺根据周恩来的委托提出的建议,同意将三年游击战争中留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

叶挺受命后,即同项英、陈毅一起,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着手在皖南进行新四军的集中、整训。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陆续到达皖南,组成4个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

整编后的新四军共1.03万人、6200余支枪。

新四军整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国民党军事当局赋予的任务,于1938年4月28日派粟裕率先遣支队,前往敌后进行战略侦察。

5月初,叶挺、项英下达命令:“深入敌人后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以牵制和分散敌人兵力,配合国军主力正面作战,在持久战中,争取最后胜利。”

随之,陈毅率1支队于6月进入茅山一带,在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展开。

张鼎丞指挥2支队于7月进入敌后,在京芜铁路和京杭国道之间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展开。

谭震林率3支队在1、2支队挺进苏南后,于7月进入皖南前线作战地区。

高敬亭指挥4支队开进皖中,先后展开于舒城、庐江、巢县、无为地区。

四个支队,就像四把尖刀插入敌后,在日军占领的最重要的扇形地区内展开,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

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改变了华中抗战的军事格局,占有了特殊的战略地位,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重大战略作用。它的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不是表现在一时一地,而是贯穿于整个抗战的全过程。

(一)抗战初期,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作战,特别是在徐州、武汉会战期间。

1938年1月1日,日军在占领京、沪、杭后,派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沿津浦路南北对进,以打通津浦线连接华北华中两个战场,然后沿陇海路和长江西犯,进逼中原,攻取武汉。

为了配合和支援正面战场作战,新四军各支队分头向日军发动了进攻。

先遣支队于6月15日冒雨到达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下蜀街,破坏南京至镇江的铁道,以阻京沪之敌,使日军的一列火车出轨。

6月17日又在镇江西南的韦岗伏击日军的车队,击毁日军军车4辆,毙伤日军少佐以下20多名,缴获了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仗。这一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热情和胜利信心,也充分显示了新四军在江南敌后抗战的巨大能力和光明前景。

随后,1、2两支队在京沪铁路、京芜铁路、京杭国道两侧,发挥近战、夜战特长,连续对日军展开夜袭、奔袭、伏击和突袭作战,先后取得了新丰、新塘、江宁、当涂等100多次战斗的胜利。

3支队在皖南前线的马家园毙伤日军300余人。

4支队于5月12日在蒋家河口全歼江北日军巢县守备队后,为牵制日军西进,破坏日军补给,在安合公路两侧对日军连续作战数十次,毙伤日军1000余名,击毁军车150余辆,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后,连续进行的战斗有280余次,毙伤日伪军3200余人,俘虏600余人,击毁军车180余辆,毁掉桥梁90余座。

新四军在敌后进行的神出鬼没般的游击战,不仅严重地威胁了日军的指挥中心,破坏了敌人的交通补给,而且造成日军伪军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恐慌

迫使敌人不仅不能从占领区内抽调人力物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还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调力量到后方保护他的交通运输线和补给基地,将南京、镇江、芜湖地区的驻防部队,由3个联队增到两个多师团,并不惜放弃宣城、溧阳县城和一些小的据点,集中兵力防守大据点。

这就很有力地削弱了正面战场敌人,使敌人腹背受敌,首尾难顾,战略机动性受到限制,给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减轻了压力,创造了打击和歼灭敌人的机会。

(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新四军独立自主地担负起了华中地区守土抗战、收复失地的重任。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由于兵力财力不足,基本上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主要形式。

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要求的“迅速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为了便于领导和指挥,先后成立了江北、江南两个指挥部,在广阔的华中敌后战场上,独立自主地领导抗日军民与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39年4月,江南指挥部陈毅命1支队6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首战黄土塘获胜后,又于6月24日夜袭苏州西北的浒墅关车站,全歼守敌,烧毁车站,炸断铁轨,使京沪铁路3天不能通车。

3月,该部一部分又突进上海近郊,夜袭虹桥机场,火烧了日军四架飞机,震动了整个上海和京沪沿线日军,开辟了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

同时,又命1支队2团一部渡江北进至扬州以东的仙女庙、大桥地区,建立了江北大桥地区阵地。

1、2支队主力则以茅山根据地为依托,连续主动出击11次,开辟了一个以茅山为中心,西起京芜路,东至苏常太,北达长江沿岸,南抵高淳溧阳一线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心腹要地开辟了战场,为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建立了人力、物力、兵源、财源基地。

期间,新四军3支队在皖南对敌作战200余次,与日伪军数千人次5战繁昌,毙伤日军近千人,保卫了繁昌城,屏障了皖南后方徽州、屯溪重地。

4、5支队挺进到淮南津浦路两侧,建立了两块12月下旬,4支队与日军2000余人激战3天,毙伤日军160余人,收复了周家岗等地。

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了豫皖苏边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则进军到武汉外围,偷渡日军封锁的汉水,痛击伪92师,使新四军名扬武汉三镇。

新四军在战略相持阶段独立自主地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收复了大片国土,扩大了敌后战场,粉碎了日军“确实掌握占领区”的战略企图,极大地打击和限制了日军在华中地区的活动范围。

新四军在战略相持阶段所取得的胜利及其对整个中国抗战形势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连国民党军事当局也曾多次传令嘉奖。

(三)抗战胜利前夕,率先拉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并为全面反攻建立了战略基地。

在德意法西斯面临总崩溃的前夜,日军为挽回败局,从华北、华中抽调兵力,向平汉路南段及湘桂、粤汉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以图打通从陆地与东南亚联系的大陆交通线,摧毁中国西部的中美空军基地。

为粉碎日军的上述战略企图,新四军从敌后向日军发动攻势作战。攻势作战首先由新四军1师发起,连续收复宝应以南的17个日伪军据点。

新四军乘胜于1944年3月发起车桥战役,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攻克碉堡53座。控制了淮安、宝应以东全部地区,沟通了苏中苏北根据地的联系,扩大了机动范围,从而揭开了华中敌后战场局部反攻的序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