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新四军第五支队 (第2/2页)
这次战斗,共歼敌“数百名”,这就是著名的新四军“来安火烧阵”。
五支队在来安取得胜利后,又引兵向西对津浦线上的乌衣、担子街、滁县城、沙河集、张八岭、嘉山集据点及附近的铁路进行破袭战,配合路西兄弟部队反“扫荡”。
然而,我军刚刚取得对日反“扫荡”的胜利,桂顽又在路西燃起了战火。
6月中旬,顽军一三八师和第十游击纵队等部,进入全椒古城集、青龙厂等地。
我军为了团结抗战,呼吁桂顽顾全大局,停止进攻。
但桂顽一意孤行,继续向我进逼,我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6月下旬,四支队在古城集向顽军开战,我五支队八团和十团一营配合四支队,在拦杆集、鸡鸣桥重创顽军。
这次战斗,共歼顽军1000余人,其余顽军败回八斗岭一带。桂顽再一次同意以淮南铁路桥为界,分区抗日。
在这次反磨擦斗争中,八团政委刘树藩不幸牺牲。
我军在路东和路西分别进行了反“扫荡”反磨擦斗争之际,路东的反动地主即在韩顽、桂顽的策动下,网罗一批地痞、流氓,积极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
7月初,来安屯仓反动地主余安邦,首先打出罪恶的黑旗,残酷杀害抗日民主政府牛默然区长等20余名。接着,盱眙地区的暴乱分子,先后杀害了开明人士肖石臣和嘉山县保安分处主任(公安局长)。
嘉山县戴港反动头子罗秀文武装包围游击队,杀害大郢乡乡长丁臣坦。
汉奸地主候之坦煽动暴乱分子杀害乡党总支书记李键。
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这次反动暴乱,刘少奇及时指出,我们取得胜利后,敌人一定会进行反扑。反动地主暴乱,就是这种反扑的表现。只有彻底消灭这种叛乱,根据地才能保持稳固。
第五支队根据中原局、江北指挥部的指示,专门抽出力量来平定叛乱。
十团首先击溃配合叛乱的韩顽两个团,歼灭侵入金沟的顽军七八百人。接着攻下黎城下的上庄园子,消灭季兴桥叛乱分子一百余人。活提一批叛乱头目和骨干分子。
政府对受害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抚恤和救济,对参加叛乱的胁从分子和悔过自新的头目予以宽大处理。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开辟淮宝地区,配合兄弟部队作战,第五支队因淮(阴)宝(应)地区,地处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是联系淮南、淮北、苏北、苏中地区的枢纽,战略地位很重要。
半塔保卫战后,退守三河以北淮宝地区的韩顽部队,亡我之心不死,与桂顽东西呼应,经常派遣小股武装,潜入我路东根据地,杀害我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严重影响我抗日军民的安全。
为了保卫淮南抗日根据地,策应我江南部队向北、八路军南下部队向东发展,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原局决定五支队和四支部七团,八路军第五纵队六八七团,协同开辟淮宝地区。
根据江北指挥部的命令,由罗炳辉、周骏鸣、张劲夫、冯文化组成的淮宝战役指挥都,率第五支队八团、十团,和四支队七团,于1940年8月2日向淮宝地区推进。
当夜,以八团、十团组成的第一梯队强渡三河,突破韩顽三十三师的防线,迅速占领三河北面的高集,并前进到“新集”
顽军一面退守仁和集、岔河等地,一面驱使当地的刀会武装和受骗的群众,包围、袭扰、攻击我第一梯队。
我在被迫还击的同时,展开政治攻势,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揭露韩顽造谣诬蔑,利用他们以我为敌的罪恶行经。
6日,第二梯队(七团)进抵新集,八路军第五纵队六八七团亦进至淮宝地区,并在蒋坝歼灭秦庆霖一部。
至此,四个团遂由南向北推进,迫使顽军节节败退。
14日,顽军又驱使反动刀会武装向我进至赵集、南甸镇一线的部队攻击。并派三十三师的部队掩护。在我猛烈地还击下,掩护刀会武装的顽军率先逃跑,刀会武装也纷纷溃退。
我对被俘的刀会重要成员以礼相待、晓以大义后予以释放,此举化解了新四军与刀会武装的恩仇。
8月15日,我军对据守双沟、仁和集、岔河镇的顽军三十三师两个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顽军大部被歼,残部仓惶逃往运河东岸,开辟淮宝地区的战役胜利结束。
8月底,淮宝办事处(县级)成立,李斌任主任。在十团的配合下,办事处迅速展开淮宝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淮宝战役的胜利,打疼了顽军,震撼了日伪。
8月下旬,日军即由南京、高邮和津浦路沿线出动十五、十七师团及伪军一部共17000余人,先占领我来安、盱眙县城,尔后于9月5日在20多架飞机配合下,分7路向我路东根据地分进合击,开始了“九月大扫荡”。
根据江北指挥部的部署,开辟淮宝的部队,除留十团保卫淮宝新区外,七、八团均返回路东,会同兄弟部队参加反“扫荡”战斗。
9月11日,八团南渡三河,在渡河中,同由高邮出发的汽艇遭遇。
该敌被我毙伤一部分后退回高邮。我伤亡百余人。
12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从毛堆拐登陆,“扫荡”淮宝地区,被我八团毙份数十人。渡过三河的八团一营袭击了盱眙城的敌人。
七团在盱眙附近的龙王山,积极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坚持路东斗争的兄弟部队,直至夺取反扫荡胜制。
10月初,韩顽按照蒋介石的反动命令,调待三万人马,进攻我苏中黄桥,发动了抗战开始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磨擦。
为了配合我苏中部队作战,第五支队根据江北指挥部的命令,派十团和支队所属的独一、独二团开赴苏中参战。部队赶到运河西岸时,黄桥决战己结束。独一、独二团停止行动。
10月中旬,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桂顽和韩顽向我华中地区发动进攻,桂顽无理要求我江北部队撤出皖东,交出全部政权。并调集一三八师六个团的兵力,强占路西根据地南部地区。
11月,第五支队派八团驰援路西,并留在路西坚持斗争,直到1942年归建。
苏北的韩顽,要我苏北部队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并派重兵攻占风谷村、益林等地。
为配合我苏中、苏北部队反击韩顽,十团奉命东渡运河,牵制韩顽。他们在车桥以西的平桥、泾河一带歼敌一部;在运河上阻击日军,歼敌一部,保障了我反击韩顽的兄弟部队侧翼安全。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将大江南北的部队整遍为7个师,一个独立旅。
2月,第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旅长成均,政委赵启民,结束了第五支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