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上高大捷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上高会战①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
1941年3月,日军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
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939年,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虽在南昌攻守战中失地丧师的大背景下,74军在高安一支独秀,尽显锋芒,其战绩得到了第九战区的表扬,获得了军委会的嘉奖。
1939年7月,军委会委任王耀武为74军的第二任军长,并对74军的编制进行调整:
57师正式归属74军,施中诚担任师长;李天霞擢升51师师长;张灵甫调任58师任副师长,协助师长廖龄奇。
这期间,74军全军总兵力达31000余人。军队整体面貌在王耀武的手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1940年百团大战后,为恢复华北的治安,日本支那派遣军从华中抽调第13军17军团、第11军33军团增援华北方面军。
第33师团原驻赣北一带,一旦调走该师团,南昌地区将只有一个第34师团防守。
第34师团长大贺茂向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建议,乘33师团尚未北调之际,发动对南昌周围罗卓英等部的进攻,以减轻他将来守城的压力。
恰逢日本在华派遣军从上海调来池田直三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到达南昌,以弥补第33师团走后这一地区兵力空虚的窘境,日军在南昌地区约有2个半师团的力量,圆部遂批准大贺茂的行动方案。
日第11军计划北路第33师团自安义武宁直扑奉新一带中国守军70军,南路池田旅团从义渡街出发欲渡锦江而从后背打击上高等地中国军队,中路第34师团则兵发西山、大城,图谋向西一举攻下高安、上高的中方营垒,确保赣西的“治安”。
1941年3月15日凌晨战役打响。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当面中国第70军发起进攻,在炮兵和航空兵掩护下,沿潦河盆地向西突进,当日中午占领奉新。
16日该师团进至棺材山、车坪附近,并继续向西追击。
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15日晨发起进攻后,当日午间在河嗄附近西渡赣江,尔后沿锦江南岸西进。
至17日,先后占领曲江、独城等地,继续向灰埠攻击前进。
中路为日军主力第34师团,继两翼发起进攻后,于16日开始行动,由西山、万寿宫沿湘赣公路和锦江北岸向西突击,当日占领祥符观、莲花山。
17日晚,中国守军主动放弃高安。
18日,第34师团突过高安,占领龙团圩。
以上三路日军在开始进攻后的两三天内进展顺利,更增加了骄傲情绪。
三天以后战场形势逐渐发生变化。日军的企图是以三路作向心突击,即三路均以上高为目标,将两翼钳形内的中国军队(第70军、第74军和第19集团军司令部)都压缩至上高附近,合围而歼灭之。
按照这一企图,北路第33师团应压迫中国第70军向南退却,但第70军且战且向西北退去,于3月17日退至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间山地。
第33师团跟踪追击,反而遭到中国第70军、第72军围攻。激战两日,第33师团受到重大伤亡,突围而出,于19日返回奉新,认为配合第34师团作战的任务已经完成,遂转入休整,准备调往华北。
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留下1个步兵大队(102大队坂本俊马中佐,称“赣江支队”)占领曲江、泉港,掩护左翼。
主力3个大队继续向西突进,1941年3月20日占领灰埠,然后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以加强上高正面的突击力量。
这时,中国第19集团军令位于南昌以南的第49军由市汊街等地西渡赣江,在泉港附近截击日军赣江支队,歼其大半②(日军称其1个大队和优势的中国军队拼杀了三天两夜);然后尾追独立混成第20旅团,击其侧背。
中路第34师团于1941年3月18日占领高安后继续向西突击。
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
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极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
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九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
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歼灭罗卓英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
防守该地区的74军58师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龄奇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
廖龄奇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
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
参战各军在罗卓英总司令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
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肃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
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
日军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
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
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移待敌。命控制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
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地上日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
9时许敌军大至,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
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
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
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