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2/2页)
时任中国军队参谋总长的白崇禧一番话,或许能探知些端倪。
中国军队的战略是利用国土的广袤,把侵华日军拉入长期的消耗战。
在前期撤离了许多重要城镇,大大影响了中国人的抗战信心。但是在日军南下攻击长沙之时,再往后退就是国土最南端的广西地区,因为此时的广东已被日寇侵占,战略上已无路可退。
白崇禧的态度和话语含义是薛岳发起第一次长沙会战的部分底气所在,而中国军队在2年多时间里,数次与日寇交战的作战经验提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武汉会战以后,中国军队大多已经掌握日军的进攻特点,也从与日军交手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尤其是战场余生的老兵,作战经验和战术有了很大提高。
在轻步兵对战时,往往这些中国军队的老兵并不落于下风,而日军之所以能保持战场的优势,则是依靠步炮和空地协同。
在得到苏联援助的武器辎重和医疗资源后,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战斗力有了大幅提高,并且由此使得军队的士气更加高昂。
在第9战区的官兵身上得到特别的体现,那就是薛岳的强硬作战态度,也影响了第9战区的各个官兵。
实际上,在之前的兰封会战时,中国军队就在战场上一度保持着优势,只是在组织协调上出现了巨大漏洞,才没有将战场上的优势转化为具体战果,这也展现出中国军队内部的混乱。
但是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前,第9战区的部队对于战区长官部下一步作战保持着高度统一的支持态度。
所以,薛岳的底气十足就在于麾下的作战部队,能在战斗时保持相对较好的协同力度,与日本人的这一仗有得打。
更加坚定第9战区官兵作战信心的还有,这一地区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河网遍布、丘陵纵横、森林密布,使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推进和作战都极为困难!
相反的是,第9战区的官兵对这一地带十分熟悉,且一致认为日军进攻此地,将遭遇到他们有力的还击。
在战术打法上的巨大转变,也是薛岳主张第一次长沙会战非打不可的一方面原因。
此时的第9战区的对日作战战术,已经摸索的十分透彻,那就是在正面以小股部队阻击,两侧埋伏主力部队侧击和尾击。
在兵力上占有巨大优势的第9战区,在湘北区域的特殊地理条件下,这一战术打法具有巨大的优势
日军远途奔袭而来,不断的消耗其作战资源,并且封锁其后勤保障通道,会瓦解掉敌军相当一部分攻击力。
而这一地区又难以发挥出日军坦克或者火炮的火力优势,就连空中支援的力度也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在茂密的丛林处。
所以,薛岳对于统帅部关于第一次长沙会战计划的抗命,实际上是对于当前战况的有了通透了解,对于日军此次南下长沙的作战,有了十足的把握和全盘的考量,而显得十分具有底气。
事实上也证明了薛岳的远见,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第9战区几十万大军将南下的日军打的是苦不堪言,未达到任何战前目标就慌忙的撤回了原地。
第一次长沙会战,其实时间非常的短,战役也不是很激烈。
1939年9月13日,岗村宁次带领第11军司令部离开武汉,来到咸宁。为了麻痹中国的部队,甚至还在运输弹药的汽车上,盖上了帆布。但是这些都没有逃过薛岳的判断,当他发现日军有调动的迹象后,就知道离战斗不远了。
南昌会战之后,薛岳一直在做准备,他制定了三个防线:第一个,新墙河,第二个,汨罗江,第三个,长沙外围的捞刀河。
9月23日,在岗村宁次的指挥下,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中路是第6师团和第13师团,左路是新编第33师团,右路是第3师团上村干男支队。而在江西境内的第106师团,充当牵制中国军队的任务。
主力第33集团,沿着鄂南通城向东进行迂回,想要和中路军合围,攻击新墙河南岸的中国军队。薛岳也非常的不简单,对此早有洞察,直接派杨森的第27集团军进行拦截。
日本中路军,在岳阳集合,开始强渡新墙河,进而沿着岳阳到长沙的大道和粤汉铁路进犯,就这样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了。
在新墙河守备的是关征麟的部队,此时的关征麟已经晋升为第15集团军代总司令,指挥着陈沛的第37军,夏楚中的第79军,张耀明的第52军。
关征麟将两支部队放在新墙河南岸,设置成左右两翼。陈沛的少量兵力,放在洞庭湖和乡间交汇的营田要塞。
虽然薛岳想诱敌深入,但是一开始双方就打的非常激烈。
张耀明第53军第2师第3营,在斗篷山死守阵地,与日军第6师团搏杀,几乎全部战死。
雷公山之战中,第52军第195师第3营营长史恩华,率领部队与第13师团奈良支队作战,血拼五天,全营战死。
镇守营田是陈沛第37军第95师第570团,面对日军上村支队,陷入激战,同样是坚守阵地,死守不退,全部为国捐躯。
这三位营长,只有30岁上下,也是当时抗战军人的缩影。
日军渡过新墙河之后,9月26日,渡过汨罗江,开始逼近长沙捞刀河。
薛岳立即改变策略,对日军进行反攻。
在福林铺,日军第六师团遭遇,中国第52军第195师的阻击,战死100多人。
9月三十日日军强渡捞刀河,又遭遇陈沛第60师和第195师的阻击。
向东迂回的第13师团,奈良支队与第33师团在平江回合之后,又遭遇夏楚中第79军和杨森第27集团军的合围。
沿着粤汉铁路进军长沙的第3师团上村支队,遭遇第73军的连续追击。
就这样还没有等到决战之日,日军的势头已经有了颓废之势。
10月1日,岗村宁次命令各部日军迅速反转北撤,紧跟其后,薛岳命令各部队,全面追击。
就这样,长沙第一次会战就在中国军队的追击中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