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096章南阳怒潮

第1096章南阳怒潮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踏进中原。从1939年5月起至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日军先后五次侵犯南阳。

第一次侵犯:1939年5月1日至5月18日,日军发动襄东战役,侵犯南阳地区的新野、唐河、桐柏、泌阳等县。

河南第六区自卫团的民团配合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与4万余日军激战于宛南大地。最后,日军狼狈逃离南阳境地,以失败告终。

这次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称为第一次“随枣会战”,南阳称之为第一次“新唐战役”。

第二次侵犯:1940年5月1日至5月23日,日军再次对襄河东岸和豫南地区发动攻击,史称“襄樊会战”,在南阳称为第二次“新唐战役”。

日军先后攻陷南阳地区的泌阳、桐柏、唐河和新野。后在驻守南阳的国民党爱国军队英勇抗击下,向宜昌窜去。

第三次侵犯:1941年1月24日至2月10日,日军发动豫南战役,南阳地区的桐柏、泌阳、方城、宛城沦陷。日军在南阳城内大肆抢掠,并将文物精华付之一炬,而后到唐河、泌阳县境,一路烧杀抢掠。

第四次侵犯: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侵犯南阳地区的方城、叶县、舞阳。

战役一开始,国民党40万大军一触即溃,37天失城38座,日军占领郑州、许昌等地,打通了平汉线。

6月初,在豫西作战的日军第37师团,兵分两路,一路占领叶县后,8日侵入舞阳西北地区

另一路一度侵占方城县的独树镇,9日向舞阳县卸甲店窜去。与此同时,敌骑兵第四旅团于8日经襄城南犯,9日拂晓入侵舞阳,叶县、舞阳地区沦陷。

第五次侵犯:1945年3月22日至8月19日,日军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南阳境内东自方城,北起南召,西达丹江口沿岸和西峡口、淅川一带的河南最后一片国土落入敌手。

日军攻占老河口和西峡口后,西越灌河,沿西峡公路向西推进,国民党军队开始组织反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和拉锯战,直到8月中旬日军投降。

日军五次侵犯南阳期间,到处狂轰滥炸、焚掠屠杀、奸淫妇女,推行殖民统治。铁蹄所至,河山破碎,生灵涂炭。

南阳人民家园被毁,同胞被戮,姐妹被辱,财产被掠,饱受践踏和蹂躏。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侵犯南阳,致49651人死于非命、16425人受伤,逃亡504491人,荒废土地6198371亩,损失房屋873679间、牲畜1122520头。日军在南阳所犯的滔天罪行,擢发难数,罄竹难书。南阳人民与日军的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就在日寇疯狂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阳武装抗日斗争风起云涌。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充分发挥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战初期,在中共中央、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南阳先后建立了中共中心县委、豫南地委等,成为领导南阳抗战的中枢。

到1938年6月,全区共建立1个县委、2个县工委、6个区委,党员发展到700多人。

在中共南阳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南阳人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

郭以青、袁宝华等率先组织成立了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宛属平津同学会。

依托同学会,先后建立起南阳妇女抗敌后援会、南阳县抗敌后援会、方城县抗敌救亡宣传团、新野县抗日救亡协会、邓县旅外同学宣传工作团、南召县农村救国服务团、战时服务团等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全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1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肩负着“发展华中”的使命,在奔赴中原局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途中,留宿南阳,听取中共河南省委代表和豫西南地委汇报。

刘少奇要求南阳各级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共产党员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武装活跃于宛属大地。

最著名的是诞生于南阳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成为南阳最早打击日伪军的正规部队。

在桐柏县成立的七七工作团,迅速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各地党组织动员大批爱国青年到竹沟加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

1944年11月,新四军五师组建的河南挺进兵团进驻桐柏,开辟了桐柏山抗日根据地。

1945年4月,五师三十八团和第四军分区挺进团在信桐支队、桐柏县武装总队的配合下,挺进桐柏山腹地,收复信阳西北地区。

随之,收复应山和白兆山,使信阳、应山、随县等地与桐柏山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5年2月,王树声、戴季英率领河南人民抗日军南下豫西,建立6个支队,分别在南召、方城、叶县、鲁山、舞阳等地打击日军。

6月上旬,陈先瑞率领第三支队进驻南召县马市坪,与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集团军司令高树勋举行火线谈判,双方决议立即停火,互不侵犯,互通情报,共同抗日。

1945年10月,高树勋率部在邯郸起义。

与此同时,南阳、方城、镇平、内乡等县埋伏下来的中共地下党员按照新四军五师和河南工委的指示,陆续在各地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斗争。

中共南阳地方党组织领导建立的抗日武装此起彼伏,宛属大地抗日烽火风起云涌。

南阳县共产党员邰士芳动员其兄邰士林购买武器弹药,武装由共产党员所控制的芳林酒精厂、刘寺和桥头三支武装,组建“宛东抗敌自卫总队”。

总队发展到2000多人,它机动灵活地打击日伪军,成功夺取了大石桥伏击战、刘寺反击战和黄池陂保卫战等大小30余次战斗的胜利,袭击敌军车数十辆,打死打伤日伪军千余人,成为威震敌胆的宛东抗日大军。

中共地下党员、方城县博望区区长胡子和,利用合法身份和掌握的国民党地方武装,领导当地民众开展抗日斗争。

1945年3月底的一天,日军20多人乘一辆汽车前来“扫荡”,胡子和率领80多人的区队和百余名群众,将日军团团包围。日军见状,惊慌失措,丢掉汽车和所抢物资,仓皇逃窜。

4月9日,该区队又成功袭击博望至新店的日军巡逻队,全歼12名日军。

方城县抗日游击队,由中共党员刘毅然负责政治、翟化民负责军事,先后炸毁许(昌)南(阳)公路上的两座大桥,切割电话线1500公斤,多次切断敌人的通信联络。

内乡县党组织派人打入日伪军内部,掌握敌情,瓦解敌人,发展武装300余人,基本控制了米坪乡及周边地区。

镇平县以中共地下党员王永行为队长的武装工作队,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以灰色面目或以防匪护村为名,组织起十几支、千余人的抗日武装队。

1945年4月19日,王永行、吴乘绶带领武工队,在晁陂伏击日军军车。

6月10日,共产党员赵皆枫和仝俊三率领的抗日武装,在县城北仝家沟打退进山“扫荡”的日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