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01章宜昌反击战

第1101章宜昌反击战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中国军队曾经三次举行过反攻宜昌的战役一一1940年6月、1941年9―10月、1943年6月一一中国军队在湖北宜昌地区,三次大规模反击日军的战役。

中国军队在宜昌地区的进攻作战次数很多,但规模都不大,唯独只有这三次规模较大,故本章略作一陈述。

1940年5月初,日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从信阳、随县、钟祥等地出发,进攻河南南阳、湖北襄阳。

10日,日军的包围态势已告成功,各路进犯的日军于唐白河衅会合。中国军队外翼部队反将日军的大部兵力包围在襄东平原地区,日军伤亡惨重。

遭此打击,日军乃改变作战方略:以一部向南突围,吸引中国军队主力。而以主力分数处渡过襄河,形成南北两路夹击宜昌之势。

6月12日,日军侵入宜昌。

蒋介石不容宜昌落入敌手,试图夺回宜昌,以解后顾之忧,下令反攻宜昌。

由于日军的原定作战方案并没有占领宜昌这一目标,因此日军占领宜昌城后,摧毁中国方面原先构筑的军事设施后,又很快放弃了宜昌城区,所以中国军队当日上午就轻而易举收复了宜昌。

但日军大本营受希特勒德国在欧洲闪电战胜利的影响,又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确保宜昌。

于是17日中午12时半日军又以重兵开始反攻,致使宜昌又重陷敌手。

中国军队在日军重占宜昌后继续对宜昌日军及其后方联络线进行反击。但由于中国军队缺乏进攻战所需的重武器,久战疲惫,攻击力减弱,因此各部作战收效不大,难以收复宜昌。

此后,双方军队在宜昌地区对峙,第一次反攻宜昌战役结束。

1941年9月,为了策应中国第九战区在长沙地区的作战,同时也为了解除日军对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的威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9月20、21、22日,连续电令第六战区乘机攻克宜昌,并限其所属第20、第26集团军于23日开始发起攻势。

29日,第六战区所属骑兵部队向日军前沿阵地发起了两次冲锋,中国军队步兵的第一次攻击目标则是宜昌长江南岸和北岸的龙泉铺地区的日军。

是夜,中国军队展开第二波次攻击,攻击目标扩大到双莲寺和宜昌东南地区的日军。

在宜昌东南地区,中国第5师主力北渡长江后,向古老背、花艳、宝塔河一线的日军进行了攻击。

与此同时,在宜昌外围,中国军队也在多处发起了攻势。中国军队不断变更进攻点,顽强冲锋,从数处冲进至日军阵地,双方发生了肉搏战,各自的伤亡都十分惨重。

至10月2日,经过5天激战,中国第六战区不仅分别扫清宜昌正东、东南的外围屏障,缩小了包围圈,并切断了日军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的地面联系。

不仅如此,而且在宜昌西侧即长江右岸的山地也牵制住了日军,使日军的外围众多据点被分割、孤立,其主力部队被迫开始向宜昌城区收缩,从而形成了中国军队对宜昌城的战役包围。

就在这时,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返转的日军,为解宜昌之危已紧急车运,全力向宜昌突进,日军以飞机20架向中国军队猛烈轰炸,并施放毒气。

中国的突击部队伤亡很大,不得不撤退到城外。

中国第六战区下令调整部署,准备再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日军已返抵宜昌附近,为避免被动,于10月11日晨下令停止进攻。

历时15天的第二次反攻宜昌战役结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宜昌到岳阳段长江被中国军队控制,日军要长期占领宜昌,就必须打通长江航道。

1943年5月上旬,组织11万兵力、100架飞机,发动了鄂西会战。

中国第六战区孙连仲所部约11个军,采取事先拟定的“待敌深入至山岳地带后再行截击敌之归路而求歼灭”的方针,逐次抵抗,并以石碑要塞作最后的抵抗,准备合围捕捉日军于石碑、长阳、渔洋关地区。

日军主力进至渔洋关后,即猛犯石碑要塞,经中国军队坚强反击,予日军以重创。

日军攻势顿挫,全线崩溃。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6月中旬,除藕池口一地被日军占据外,全部恢复原态势。

第三次反攻宜昌的作战即是此次会战的最后一个阶段。

到5月下旬,日军因未能达成捕捉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之目的,又不敢继续深入,于5月29日开始撤退。

中国第六战区发现日军有撤退的征候,于31日下达了反攻命令。其中,第74军对藕池口的进攻最为激烈,与日军一度发生巷战。

日军据工事顽抗,并施放毒气,第74军伤亡奇重,本已占领市区三分之二,但日军获得增援复作反攻。

第六战区对石首、藕池口、弥陀寺的进攻乃行停止。至此,第六战区收复了所有曾一度被日军侵占的地方。

日军只得龟缩在宜昌城周围狭窄地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也未能摆脱被监视、被控制的命运。

中国军队三次反攻宜昌战役,都没能完全收复,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

第一,中日两军实力相差悬殊。

首先,因为没有必须的现代武器,中国军队的训练一直受到严重制约。其次,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再次,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

第二,各级将领指挥不力,参战各军战斗意志较弱。

第三,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不佳。

第四,将领之间不和甚至倾轧。

如此等等。

但总的来说,中国军队三次反攻宜昌战役,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巩固了大后方基地的生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格局,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提高了抗日信心。

它对拱卫重庆和西南大后方具有积极意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三次意义非凡的战役。

本章重点对第二次宜昌反击战作一介绍: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6战区部队围攻湖北省宜昌市日军的进攻战役。

1941年9月下旬,日军向湖南省北部进攻,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第6战区,奉令围攻宜昌,策应第9战区作战。

此时,日军主力集中于湖南省北部,宜昌仅有第13师团据守,第39师团在其周围。

中国第6战区决定先攻第39师团,分割日军两师团,然后攻打宜昌。

30日,各部开始进攻。

至10月2日,攻克宜昌外围日军阵地,缩小包围圈,同时割断了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的联系。

3日夜,各部完成了对宜昌的包围,随后发起攻击。

各部奋力作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宜昌日军在中国军队四面围攻的态势下,拼死抵抗,后勤人员和轻伤员亦参加战斗。

至9日,中国军队仍未能攻入城内。

当日,第6战区奉令作攻克宜昌之最后努力,以第9、新编第33、第76师猛攻宜昌。

激战至10日黎明,攻克胡家大坡、大娘子冈、慈云寺等据点,并以猛烈炮火轰击城内日军。

当日,第9师组织突击队,突入城内。激战中,日军施放毒气,并以飞机轰炸,突击队被迫撤出。

11日,中国军队准备再度进攻,无奈天降大雨,部队行动不便,未能实行。

此时,日军增援部队已逼近。第6战区遂停止攻势,撤离战场,战斗即告结束。

那么,对于此次反击作战,具体部署又是怎样的呢?

第六战区奉命后于9月23日确定部署、下达命令。

大要是:以江防军(辖第2军、第94军、第8军第5师等7个师)主力攻击宜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