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21章斋堂川春秋

第1121章斋堂川春秋 (第2/2页)

一个敌人准备上前来救护镇村,刚到他身边,也被击毙。另一个日军想来拖走两人尸体,还未等他站起来,也被击毙了。

我军战士赶紧冲上去,投出一排手榴弹将敌人全歼,指挥部就这样给端掉了。

残余敌人想逃跑,早就埋伏在那里的部队冲了出来,七班长刘玉同冲在最前面,一连刺死三个敌人,当他将要去刺第四个敌人的时候,不幸被敌人刺中。

当敌人的刺刀插到他的胸膛上的时候,他还向同志们喊:“同志们,冲啊!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在怒吼声中,刘玉同光荣地倒下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共击毙镇村中队长以下日伪军40余名,缴获大批物资。

斋堂据点被拔除后,平北和平西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奋斗,英雄的平西军民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在平西根据地,1939年九团曾在战斗中用轻武器击落敌机一架。

黄光明(1908-1963年):江西省吉安县人。时任挺进军九团团长。

挺进军9团是平西地区著名的八路军功勋部队,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老9团”。作为9团的第一任团长,黄光明的名字注定要载入史册。

可是因为他去世很早,生前也很少跟子女提及往事,黄光明的故事,子女们只能从父亲战友留下的资料中知晓。

一个月前,黄光明的子女特意去了父亲生前战斗过的地方,第一次走进杜家庄的9团指挥部旧址,子女们百感交集。望着眼前那层层叠叠的山,他们第一次走进了父亲的光荣岁月。

时光追溯到1935年底,在瓦窑堡,中央决定由陕北红军组成红28军。任命刘志丹同志为军长,下辖三个团,共1200多人。

绥德、吴堡战斗团编为一团,黄光明受命担任团长,政治委员是王再兴。

当时,28军的任务是配合红军主力东征,打通陕北苏区和神木、府谷苏区,使之连成一片,巩固抗日后方。

时任红28军政治委员的宋任穷在回忆录中记载了1936年3月20日的杨家堰战斗。

当时,有当地群众来报,敌军正在我军前方10里远的杨家堰抢劫粮食,危害百姓,刘志丹立即作了部署,黄光明带领一团由北向南,正面主攻,二团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阻击增援之敌,三团在杨家堰南山沟内埋伏,歼灭溃败之敌。

各团都按预定时间进入了阵地。刘志丹一声令下,冲锋号四起。一团发起冲锋,敌人毫无准备,顿时乱成一团,二团也开火合击,加上三团的突然出现,这个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消灭敌人一个营。

东征途中,一个月来,红28军前仆后继,打出了威风,以至于后来附近敌人闻风丧胆,听说28军来了,没等开打就连夜逃走。

但也有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在粉碎阎家峁姜梅生骑兵旅和几个步兵连的战斗中,黄光明担任团长的一团二连九班就连换了八个班长,前七个班长都伤亡了。

毛主席率领东征军渡过黄河以后,1936年3月下旬,红28军接到中央电令,从葭县以北东渡黄河,破坏敌军在罗峪口和黑峪口之间的沿河防线,插入晋西北地区,牵制调动敌人。

3月31日晚,红28军开始渡黄河。红三团在沙峁头山顶上佯攻,牵制、诱惑对岸敌人。

担任突击任务的是一团一连和二连一个排,首批登上木船,船工迅速朝河东岸划去,敌人没料到我军在此处渡河,因此戒备松懈。

当我军出其不意接近对岸时,敌人才发现,急忙以火力阻击。一团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岸,端掉了岸边两个中心碉堡,很快占领了李家粱。

接着一、二、三团相继在拂晓前渡过黄河。又经过一场激战,消灭敌人全部守军一个营,占领了罗峪口。

5月初,28军随红军主力回到陕北,胜利完成了东征任务。

光荣的红28军之后的“履历”也都是声名显赫,八路军宋时轮支队、第4纵队12支队……最响亮的一个身份莫过于红28军还是冀热察挺进军第9团的前身!

1939年2月,八路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派出以萧克为司令员的挺进军挺进平西。

挺进军成立后,实行了4个月的扩军计划,扩大主力3000人,又成立了平西游击支队,包括房良等几个县大队。黄光明被任命为平西游击支队的司令员。

平西,当时是指北平以西、北岳恒山东北的宛平(现门头沟地区)、涿县、涞水以西以北小五台上一带,约12个县。

到1939年11月整军时,11支队及房涞涿游击队整编为6团、7团;12支队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9团;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10团;冀东过来的800余人编成12团;冀东包森支队编为13团。黄光明就是9团的第一任团长,政治委员是王季龙,政治处主任是蒲云照。

挺进军第9团就是当地居民口中赫赫有名的“老九团”!黄光明的子女这次到门头沟地区寻访时,问及“老九团”,当地居民无人不知,这让子女们知道当时父亲的部队是居民们的靠山。

挺进军在坚持华北抗战的总任务下肩负着怎样的重任?巩固平西,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

因为平西是晋察冀边区——华北抗战的中心堡垒之一,它的位置尤为重要,所以经常牵制敌人的许多兵力。

1939年12月初,9团打了改编后的第一仗——攻打南北窖高线公司战斗。南北窖离房山城40余公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房山、良乡重要的产煤区。日军利用这里的“高线”(一种空中索道)源源不断地将煤运到山外。

这一仗,虽然没能全歼南北窖的守敌,但由于炸毁了高线公司北窖锅炉房,造成敌人运输线路瘫痪,也使敌人明白了9团的厉害,房山地区居民也受到很大鼓舞。

1940年春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坚持在平西的挺进军恨之入骨,妄图用一次“扫荡”将挺进军主力歼灭,摧垮平西革命根据地。

敌人发动“扫荡”时,9团不在平西根据地腹地——斋堂,而是按照挺进军命令由原驻地李家堡、张家庄、孔涧一带,分散部队,筹粮筹装备,准备迎接敌人每年春季的“扫荡”。

团长黄光明率2营、3营和骑兵连以及团直属队原地不动,寻找战机。

3月10日,挺进军接敌情通报:日军从华北东线战场调集兵力,编成混成旅团,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其中10路“扫荡”军主力即第一路约2000余人,配有炮兵、化学兵、伪军、辎重部队等约2500人,负责消灭挺进军指挥部。

敌人此次对平西革命根据地腹地——斋堂的“重点扫荡”,主要是寻找挺进军主力决战,一举消灭挺进军主力,乘机捣毁挺进军指挥部。

敌人这次“扫荡”是不惜血本的,带有重炮部队支援,并带有辎重部队支撑,辎重部队配有掩护部队,也具有战斗力,人员全部是日军。

挺进军党委权衡利弊后,决定迎头痛击。

司令员萧克亲自给9团团长黄光明、政委王季龙发出电报命令,命令9团立即集结在平西革命根据地腹地——斋堂地区制高位置双塘涧、齐家庄、张家庄、杜家庄一线,痛击日军,保卫挺进军指挥部、保卫春耕、保卫人民群众利益、保卫平西革命根据地!

黄光明和王季龙代表全团指战员向司令员萧克发去电报表示:坚决消灭来犯之敌,决不辜负挺进军首长、机关和平西人民的期望,奋勇杀敌,以实际行动保卫指挥部以及春耕和根据地的安全。

同时,希望挺进军首长和机关撤进山里继续指挥这次反“扫荡”的战斗,也好让9团能够解除后顾之忧,留有充分回旋余地英勇杀敌,誓与根据地共存亡!

为了使战斗顺利进行,挺进军指挥机关连夜撤进山里,斋堂一带也连夜坚壁清野,给敌人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斋堂。

电报发出后,9团各营星夜收拢,进入阵地,按挺进军首长的命令,在斋堂西北方向高山峻岭之中的双塘涧、齐家庄、张家庄一线构筑工事,将敌人挡在斋堂以西。

9团指挥部设在杜家庄。斋堂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地方政府的号召下,知道八路军要在杜家庄一线伏击敌人,积极支援前线,帮助部队筹集粮草、物资,捐献门板修筑工事,共同在敌人“扫荡”的必经之路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线,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杜家庄战斗历时三天三夜,创造了八路军以少胜多的辉煌,粉碎了日寇的“扫荡”美梦,保卫了挺进军司令部和平西革命根据地。

1940年4月,遵照指令,10团开赴平北,12团也返回冀东,6月,6团、7团也因另有任务离开平西。

平西地区只剩下9团,活动在房山十渡地区及涞水和逐鹿县境内。保卫挺进军、平西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成了9团最大的任务,房山人民亲切地称他们为“老9团”。

9团战功赫赫,到1943年5月,日军再次对平西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已是强弩之末,最后以惨败告终。

1943年秋天,9团从房涞涿根据地东南地区撤走,奉命开赴陕北,踏上返回故里——延安的新征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