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1127章上海扩军记

第1127章上海扩军记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1940年夏天,正当阳澄湖畔抗日斗争如火如荼之际,素来大刀阔斧的苏南东路地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谭震林,忽然一反常态变得缄默起来。

一个事关部队转型建设的大计,在这位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任红十二军政委和福建军区司令员的战将胸中悄然成型。

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六团团长叶飞,奉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命令,率部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名义东进苏南,建立了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部队猛增到5000多人。

当年10月,“江抗”与丹阳游击纵队整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江抗”北渡前,在阳澄湖留下一批伤病员,其中有开国中将刘飞和开国少将黄烽等红军骨干。

1939年11月6日,秋风萧瑟时节,陈毅命阳澄湖后方医院新四军伤病员重建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并安排肺部嵌有敌人子弹的刘飞赴上海治疗。

夏光任司令员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史称“新江抗”)应运而生,芦荡火种呈燎原之势。

也就在此时,林欣儿奉陈毅令率领一支队二团三营组成苏南抗日支队,前往苏南开辟游击根据地。

翌年3月,谭震林主政东路地区,“新江抗”改称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司令部,与常熟抗日武装整编为3个支队,林欣儿就是其中的一支。

这位新任司令员兼政委雄心勃勃提出,尽快将部队扩充到100个连,打造一支上万人枪的雄师劲旅,“新江抗”再度发展到5000多人。

怎样给以农民为主体、以抗日游杂武装为补充的水乡新锐加钢淬火?谭震林把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

他认为,这座有3次工人武装起义光荣传统的城市,产业工人数量占全国一半。改善部队成分,高起点培养干部,都需要从上海补充新鲜血液。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以来,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不失时机组织工人、学生和店员参加新四军。

然而,从上海向苏南根据地输送兵员,新兵需乘火车到昆山或苏州,再徒步跋涉到目的地,沿途都要接受盘踞京沪铁路的日伪军检查,风险极大。

“不能咱们炒豆,让上海地下党炸锅!如果为给根据地输送兵员危及上海地下党安全,那就得不偿失,我们会愧疚一辈子!”

谭震林对林欣儿如是说。

林欣儿望着这位大哥般的领导,坚定地表示:“谭司令,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谭震林经过缜密思考,决意改弦更张,另辟蹊径。

1940年7月的一天,谭震林找到林欣儿说:“5月4日,毛主席指示我们,今年从江、浙两省敌后扩大抗日武装十万人枪。我想在江南创造十万产业军,建成一支以产业工人为基础的部队。过去部队补充上海兵员,主要靠地下党跨越敌占区向根据地输送。这种做法不符合党‘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地下工作方针,十分危险,也很难持久。今后,我们要主动承担扩军任务。”

林欣儿眉峰一挑,会意地问:“老板的决心是,不再由上海地下党输送新兵,我们派人打入大上海,到日伪鼻子底下去扩军?”

谭震林点点头,一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模样。

在新四军部队,人们习惯称谭震林为“谭老板”,盖因他从茅山新四军军部赴任苏南东路地区时,为过境敌占区安全计,率一众人马戴礼帽、着长衫、穿皮鞋,大老板派头十足。毛主席闻之遂戏称他“谭老板”。

不料这一雅号不胫而走,传遍共产党高层和新四军。

谭震林看着林欣儿那张美丽脸庞上炯炯有神的眼睛,话语中充满信任和期待:“到上海去扩军,大量吸收工人、学生和贫民,这是改善‘新江抗’成分、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一招。此事事关重大,需要派得力干部上第一线,你在大城市呆过,这次能不能亲自出马?”

林欣儿建议先派一个小组试扩,得到谭震林首肯。

林欣儿向二支队司令员陈挺和总支书记、组织股股长黄烽传达了谭震林指示。

陈挺1932年参加闽东蓝田暴动,曾任闽东红军独立第四团团长和新四军老六团营长,是陈毅给“新江抗”派来的红军骨干。

鉴于沦陷后的上海已成“孤岛”,纵队经研究决定,先派青年干事陈浩、二连文化干事叶时两个上海子弟赴沪试扩,蹚出路子。

陈浩和叶时重返沦陷3年之久的上海,深受日伪蹂躏和战火摧残之苦的市民正大量流落街头,满怀痛苦和仇恨的青年人在寻觅出路和归宿。

而“江抗”东进夜袭浒墅关车站和火烧虹桥机场等威震江南的壮举,使很多失业工人、青年学生和贫苦店员始则惊喜,继而心向往之。

两人深入饱尝国耻家痛的社会底层群体燃灯播火,经半个月紧张而有成效的工作,成功扩军20多人,并且安全带往根据地。

谭震林获悉陈浩、叶时满载而归,高兴地对林欣儿说:“这次试扩成功,为打开上海扩军的路子创造了经验,证明各部队都可以自行组织力量到上海招兵买马。”

谭震林分析了赴沪扩军的环境和条件,说:“目前,日伪对上海控制很严,虎口夺宝风险大。有利条件是,上海人民对日伪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人民中威望很高,官兵有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部队距上海也近。”

谭震林提出了上海扩军的基本原则,要求扩军人员不惊动上海地下党,稳扎稳打,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积极稳妥展开。

原“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是阳澄湖后方医院职务最高的伤病员,陈毅安排赴上海疗伤归队后任“新江抗”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他主动找到二支队二营教导员张梦莹,问她在上海有什么关系?张梦莹说,当年参加过上海职业界救国联合会,后在难民收容所干过,能找到一些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