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皖南事变 (第2/2页)
一次,省委决定傅秋涛去鄂东南扩编部队。他率7个人的短枪队出发,在云溪山又被300多敌人包围。
傅秋涛正在发疟疾,敌兵喊着“抓活的”。傅秋涛率领大家往外冲,打死前面几个敌兵,冲出了包围圈。
8个人被冲散,只有三个人跟着傅秋涛,但是不久他们又汇合了。
1935年6月,汤恩伯“围剿”湘鄂赣苏区,设置了十道封锁线。傅秋涛率部突围,第一次突围,没有成功,反而伤亡300多人,被迫退了回来。
随后,傅秋涛决定三路突围,自己为中路。
谁知在突围时,一个理发员走着路,就睡着了,后面的人也跟着就地休息,睡着了。敌人立即调来两个师围堵。激战中,红47团政委牺牲,敌人给傅秋涛送来了劝降书,令他:
“携械前来投诚”。
面对严峻的形势,傅秋涛选择最熟悉的一个地段突围,说:“对付敌人,一是斗,二是斗,三还是斗。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一条枪,也要坚决战斗。突出去就是胜利!”
他下令:“谁害怕,犹豫动摇,就军法制裁。行军纪律是:前面一个人掉下三步,后面的人就有权杀前面的人!”
结果,1700多人屏住气,在傅秋涛的指挥下,放轻步子,一个接一个,静悄悄地穿越敌人的重重路障,在天明前,又胜利突出了重围。
其中,只牺牲了一个人。
她就是傅秋涛的妻子。
她是在路上中了敌兵的冷枪,掉到山塘中牺牲的。
正是有了无数次突围的经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傅秋涛率部战至12日。在多数人认为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他决定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几百人还是冲破了敌兵的封锁线。
在皖南事变中,傅秋涛和他的部队是新四军突围出来的人数最多的。他本人也是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新四军最高将领。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记述了一大批像傅秋涛这样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征战传奇,该书史料准确,故事生动,为一本优秀的人物群体传记畅销书。
前面讲过,在皖南事变发生前,新四军军部曾经组织过一次非战斗人员提前转移。
在这次提前转移中,新四军军部的高级官员,比如,宋裕和与薛暮桥等人提前完成转移,还有一部分新四军女兵也提前完成了转移。
不过,也有的新四军高官拒绝提前转移,选择与新四军一起奋战。比如叶媚媚和朱镜我。
那么,拒绝提前转移、坚持留下来的叶媚媚幸存了下来,朱镜我呢,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朱镜我出生于1901年,浙江人,早年曾经前往日本留学。1927年,朱镜我从日本回到国内,开始翻译恩格斯的著作,同时朱镜我也是国内最早把恩格斯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人。
也是在翻译恩格斯著作过程中,朱镜我逐渐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这之后,朱镜我主要在上海工作,不过,1931年顾顺章叛变革命,使得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组织在上海难以立足。
当时朱镜我被分在宣传部工作,虽然他凡事小心,可还是不幸在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才经过组织营救恢复人身自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此时朱镜我也在南方奔走,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经过组织安排,朱镜我加入了新四军,进入军部的宣传教育部,担任了第一任部长。
朱镜我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加入新四军后,他不仅创办报刊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而且还为新四军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名字叫《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这首歌曲也在新四军中广为流传。
朱镜我在新四军中人缘极好,他团结上下级,善于做动员工作,为新四军初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越来越忌惮新四军,开始处处阻碍新四军的抗日活动。
当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多次与新四军发生摩擦,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军部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有过一次接触,顾祝同同意新四军向江北转移。
新四军军部也计划提前转移一批非战斗人员,作为宣传教育部长,朱静我也在提前转移的行列。
不过,接到提前转移通知后,朱静我却拒绝了这次军事行动,他的理由很简单,不管发生任何情况,他都要与新四军共进退,因此朱静我拒绝了提前转移。
1941年1月,国民党32集团军丧心病狂地包围的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爆发,因为没有提前转移,所以朱镜我也被国民党军包围。
在被国民党军包围过程中,朱镜我没有选择投降,而是毅然决然地跳下悬崖,英勇牺牲,年仅40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李品仙(1890一1987)字鹤龄,广西苍梧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时期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训练而成。
注②宋波与共产党新四军的关系后来被李品仙知晓,李品仙下令通缉宋波。其时宋波的部队有四千余人,皖南事变后,全部改编为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