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虎啸山林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苏南挺进纵队是新四军在江南唯一一支独立的机动作战部队,其前身是第一支队二团第三营,司令员是林欣儿。
这支部队奉陈毅的指示,前往皖东协助皖东部队恢复根据地。完成任务后直接挺进苏南,协助兄弟部队进行开辟苏南根据地的斗争。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组,本来挺进纵队也可编入第6师,但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仍然作为机动部队而存在下来,和其他抗日武装战斗在敌人心脏。
1941年11月,为了打通与茅山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林欣儿派年仅22岁的袁尚带领一个排去拔掉日伪设在狗牯垴的日军据点。
袁尚原是林欣儿的警卫员,但到达江南后,林欣儿就着力培养她,让她担任纵队司令部的警卫营长。
狗牯垴是苏南通往茅山根据地的一座关隘,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日军在狗牯垴这个地方设立据点,主要就是为了破坏新四军的交通线,阻挠其开展抗日活动。
为此日军建了一座炮楼,还在周围修筑了非常坚固的工事,由一个小队驻扎在那里,每天定时派人在附近巡逻。
但这个地方西、南、北三面均为高山密林,虽然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却有许多天然因素不利于日军。
袁尚带人侦察敌情后,决定先伏击日军巡逻队,再端掉日军炮楼。
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袁尚带着战士们连续三天守在日军出巡的必经之路上,却始终没能看到他们的人影。
第四天,有个被日军抓进炮楼修了几天工事的民夫,好不容易被鬼子放了出来。
袁尚找这个民夫一问才知道,日军之所以连续几天不出来巡逻,是因为有个鬼子哨兵大晚上站岗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把日军都吓得不敢出来夜巡了。
袁尚不禁纳闷了:这段时间纵队林司令只派了她们,根本没有其他新四军在夜间去袭击狗牯垴据点啊,究竟是何方神圣把那名日军哨兵给干掉了呢?
“日本人怀疑可能并不是人为的?”那个民夫突然说。
“什么?不是人干的,哪是……”袁尚和战士们都惊讶不已。
“我听到鬼子翻译说,似乎是什么猛兽叼走了哨兵。他们可找到线索了呢!”民夫有点没头没脑地说。
“猛兽?”袁尚恍然大悟,“那就对了,据说在狗牯垴这一带的森林里的确有老虎经常出没。”
她猜的没错,狗牯垴据点的哨兵神秘失踪事件,确实是老虎干的。
这也怪日军不走运,他们偏偏把据点建在一只华南虎的巢穴附近。
当时那只老虎刚下完崽没多久,正是攻击性最强的时候。它被日军哨兵无意中惊扰到,不禁大发虎威,把哨兵拖回巢中喂幼崽了。
当炮楼里的日军闻声出来察看时,哪还有什么哨兵的影子,只有一滩血迹留下,地上有拖拽的痕迹。
接下来的几天,日军深入调查,确认这事是老虎干的,个个都吓傻了。
原因很简单,日军对老虎这种大型猛兽的确心存畏惧。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境内最大的野兽可能就是狗熊,而且那儿的狗熊比起中国的狗熊要小得多。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眼中的成年华南虎就是庞然大物,它们中的佼佼者体重达三四百斤,身长接近2.5米,那能不吓人吗?
那名哨兵被拖走后,老虎偶尔在据点附近吼几嗓子,更是把日军吓得丧魂落魄,哪里还敢走出据点,索性连巡逻都省了。
敌人的敌人不就是朋友吗?这么说来,老虎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新四军的“同盟”,这情况还真让袁尚和战士们哭笑不得。
日军不出据点了,他们伏击日军的计划也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几天后,袁尚得知一个新情况:突然从上海开来十多辆汽车,把100多名日军送进了狗牯垴据点。
这多少让袁尚有点为难:新四军只有一个排,而日军总人数将近150名,兵力如此悬殊,真要交起手来,显然不好对付。
但新四军的侦察员们意外地发现,日军并不是来攻击新四军的,他们突然调兵过来,只是为了干掉那只华南虎。
日军首先出动军犬,嗅探到老虎藏身于据点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中之后,100多人跑出来把那片林子包围了,然后持枪一步步搜索前进。
没过多久,侦察员突然听到林中响起了一阵枪声,然后是慑人心魄的虎吼声。
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看到日军抬着一副担架惊慌失措地跑出林子。
看样子是日军发动围攻,激怒了老虎,在它的反击下,有一名鬼子受了重伤。
按理说,这么多日军手持先进的武器,对付一只老虎应该不在话下。
可是很多日军第一次亲眼见到活生生的大老虎,多多少少有点发怵。
在他们一愣神的工夫,迅如闪电的老虎早就从包围圈中逃走了,只留下几根虎毛让日军拿回去交差。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日军又好几次全体出动捕杀老虎,可是每一次都落空了。
这是因为老虎经过第一次被围攻受了惊,警惕性为之大增,再加上其视觉和嗅觉远比人类发达,日军就再也没法接近它了。
然而日军兵员有限,不可能因为一只老虎,让这100多名士兵长时间耗在狗牯垴据点,因此几次围捕失败就撤走了。
留守据点的日军只得抓来大批民夫,在炮楼外围加设木桩和铁丝网,以防老虎前来复仇。他们的巡逻队再也不敢走出炮楼半步了。
袁尚和战士们得知这些情况后,干脆“得寸进尺”,在狗牯垴据点附近建了一座兵站,一来监视日军动向,二来确保部队交通线的运转。
由于日军谈虎色变,因此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狗牯垴据点基本上形同虚设,任由新四军部队南来北往,竟畅行无阻。
也就是说,老虎与新四军的“结盟”,让这个日军据点完全没能发挥作用。这只华南虎也因此被新四军将士和当地群众称为“抗日英雄虎”。
苏南挺进纵队一直是处在敌、伪、顽的包围夹击之中,但却巧妙地生存下来了。纵队领导中,只有林欣儿没有结婚,林凯之的夫人何文丽一直跟在军中。
1941年九月,林闯也与袁尚结婚了。林闯为第一团团长。只有黄金、范中骏和易云珍的夫人不在身边。
黄金、范中骏是在罗山结的婚,他们没把她们带在身边。而易云珍的夫人柯黑姑一直呆在皖南军部,皖南事变前随第一批医院撤往江北,现在仍在江北军部里。
大家都盼着司令姐与华卓然的重逢。
1942年的二月,林欣儿找到林凯之和易云珍,说,为了扩大抗日挺进纵队的影响,牵制日伪军,减轻日伪军对第6师的压力,纵队决定去上海闹闹动静。
结果易云珍自告奋勇带林闯、黄金等十几二十人前往上海。
易云珍他们做了认真准备。他们化装出发,从驻扎地沿宁沪公路一直走到上海外城门。发现沿途日军都疏于戒备,“一路上出奇顺利”,看守城门的也是日军新兵。
易云珍和林闯黄金他们一直走到了上海西城门边,才看到有四个“比较正常”的日军在站岗,但个个骄横无比,对来往的行人盘查也不严。易云珍详细记录下沿途日军的情况。
回到部队后,易云珍向林欣儿详细汇报侦察的情况,几人经过研究仔细制定出作战计划。
第二天,易云珍林闯和黄金就带着从全纵队精心挑选的17名精干战士,连同他们自己,组成了一支二十人的“特遣分队”。
他们每个人腰里都别了一把20响的“快慢机”驳壳枪,配上几十发子弹,还有日式手榴弹。
二十勇士化装成送石灰的苦力,分别拉着6辆板车,大模大样地来到上海的老西门(仪凤门)。
与前一天一样,日军新兵还在训练,周围是一群围观的伪军。易云珍等默默地拉着板车走过,进城卸了石灰,见城里的敌人懒洋洋地四处闲逛。
回到城门处,见那伙日军正在休息,枪都架在操场中间。
易云珍当即向队员们做出一个手势,大家随即装作看热闹,迅速爬到敌人操场旁的小土坡上。
“给我打!”易云珍一声令下,20把“快慢机”同时开了火。正在休息的日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击毙了一大半。
“扔手榴弹!”易云珍大声喊道。
结果,他、林闯、黄金,他们一人带了一个战斗小组就扔开了手榴弹。不到十分钟,战斗胜利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