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七) (第2/2页)
他们并不是全部都在乎孩子读书的。
君意来之前,自然是打听过涌泉村的这些人。
李老太爷跟其他人不同。
他出生于民国年间,识字。
李老爷子的父亲可是一个秀才,家里可是实打实的读书人。
只不过之后战争动乱,李老爷子没有那个可能去继续读书。
在李老爷子心里,读书绝对是重要的。
面对这样一个人,君意明白该怎么劝服他。
“太爷的儿子只读过三年级,就辍学了。
“太爷的孙子堪堪读了初中,就去打工了。”
君意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现在涌泉村的学校没了,不知道太爷的几个重孙子,能不能有福分读完初中,继续他们父辈的路,去广东福建打工呢?”
每一个在古时候考了秀才的书生,一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中进士,三元及第,金榜题名。
每一个望子成龙的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
根据杨飞絮给君意的资料,李老爷子每一年带着孩子祭祖,都是要孩子给祖宗说,保佑孩子能够考上大学。
对于李老爷子来说,重孙子如果重复了孙子儿子的老路,就是家门不幸。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老爷子,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继续种地。
而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没有之一。
李老爷子颤巍巍地回头,“宁老板,我们的娃子能够吃苦,他们会好好念书,不用搬出涌泉村,他们照样也能有出息。”
[img:pic/community/202011/0404/1604433681547-29l34UH0q6_1000-360.jpeg]
打卡楼
求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