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魏王有何高见 (第2/2页)
“而出兵高句丽此仗不光要胜,而且要大胜!”
李李泰这番话说的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回荡在这紫宸殿中余音久久不绝。
见紫宸殿内朝臣望向李泰的目光也满是钦佩于赞叹,就连一向都保持中立的兵部尚书李世勣也都频频侧目。
这让太子李承乾望向其时眼底划过道冷意,旋即便看向吏部尚书侯君集,后者立刻心领神会。
“魏王高见让某佩服!”
言罢,侯君集忽的语气话锋一转,道:“只是魏王殿下,你却没考虑到最重要的一点。”
“虽我大唐出兵高句丽看似占尽天时,人和,但却唯独缺失了最重要的地利!”
“据某所知,高句丽多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气候更是多变莫测。”
“而我大唐精锐又以骑兵为主,与高句丽一役恐难发挥作用。”
“步兵军团在地形未明的情况下贸然出击,很有可能被困与崇山峻岭中。”
“倘若再被敌人从后方将粮道截断,那后果不是能不能大胜了,恐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作为坚定的太子派的代表,侯君集自是不会让魏王一人专美于前,当即便将此役最难的点抛出。
此言一出。
刚刚还因李泰所言而对高句丽一战信心大涨的群臣们,当下三五成群的议论起来,眉宇间也满是愁色。
而太宗听罢后同是浓眉紧锁。
统兵打仗多年,没有人比李世民更清楚这‘地利’对于一场大型战役的重要性。
尤其在对高句丽的战役中,本就是唐军异国作战不占地利优势。
同时,大唐距离高句丽路途遥远,唐军的补给线也会被无限拉长。
万一粮道被截,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历史上,秦国武安君白起之所以能在长平之战一役歼灭赵国四十五万士卒,完成华夏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根本就在与粮道二字。
大军被困,粮道被截,又置身异国作战,即便是李世民都想不出破局之法。
对于朝堂上满朝文武的疑虑声,李泰自信一笑,迈步上前朗声,道:“三日后,儿臣必将高句丽地图献上,替父皇分忧!”
一旁正划水的司徒长孙无忌若有所思的望向李泰,欲言又止。
先前,李泰所见确有非凡之处。
这让他这个当舅舅的也属实被震撼了一把。
而今虽有侯君集刁难,但李泰无需理会即可。
但李泰不仅敢接,还限三日之内就献上高句丽地图,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吗?
唉……
还是太年轻了!
李世民望向李泰也不禁摇头。
青雀虽有大才,但终究还是太年轻气盛了。
诚然,去年李泰主持并编撰了《括地志》对地形地貌了若指掌。
但高句丽地形复杂,又不属大唐疆域,想要探明谈何容易?
更遑论要在三日内将高句丽地图奉上,这更是痴人说梦!
也或许是自己太宠青雀了,让他有些恃宠而骄。
如今高句丽地图一事已将他推向风口浪尖,若三日后呈不上地图,那便借此好生惩戒一番。
李世民在心中暗暗想道。
但殊不知,对于刚从后世来的李泰而言。
别说让他绘制区区高句丽地图了,就算让他给李世民现场做个地球仪那也完全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