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大唐:疯了,李世民求我当太子 > 第39章 大唐的双标

第39章 大唐的双标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大唐:疯了,李世民求我当太子!

如《唐律疏议·卫禁律》即规定:非因公出差不得出境,若大胆翻越国境,处二年徒刑;期间与外人交易,罪加一等;交易涉及兵器,绞刑;与外国人通婚,流放二千里。

那唐朝本国人实际上等于是被严格限制和外国沟通了,完全能称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闭关锁国’。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唐朝这么繁华,肯定是重视商人了,事实是什么呢?

实际上,商人在唐代社会,地位过于低下。

唐太宗说:工商从业者属于‘杂色支流’,让他们发财可以,但不能给官做,更不能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直接杜绝了工商业者参政的可能。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大唐六典》一书,明确划分了士农工商四等人的界限,其中工商有着专门的世袭户籍,轻易不得改易,形同贱民。

当然,大唐这些针对商人的严格律法同样也仅限于‘本国人’。

而如果你是高贵的‘外国人’,那以上这些条款将完全对你构不成任何的制约。

‘开放’,‘包容’的大唐皇帝甚至还会非常体贴,在考虑到胡人乘船不远万里来唐,精神可嘉,不光不征税,不光还给你发放固定工资,给予‘公务员’待遇,甚至就连你的婚事也给一并包办了。

也就是说,大唐皇帝允许其在唐期间与大唐女子跨国通婚。

至于允许本国普通居民走出去的制度,在唐代从未出现过。

而李世民面色变幻不停,松开的拳头又攥紧,虎目逐渐亮了起来,但随之又透出让人捉摸不透的神情,道:“青雀,当四夷各族异族来投,我大唐若不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去接纳,那我大唐边境将永无宁日!”

李世民语气顿了顿又继续,道:“这些年来为父也征讨四方,意欲杀一儆百。”

“这时我们再稍加好处进行拉拢,刚柔并济,那我大唐边境自会长治久安,无为而治!”

对此,李泰也不可否认。

以夷制夷的羁縻制度,即便是用后世人的眼光去看也不得不称其为高明之策。

在唐朝开国初年,刚刚经历隋末战乱,百业凋敝,民心涣散,这时吸收外来移民,不仅增加一定的财税,更可以营造一种天朝上国的氛围,树立统治权威。

羁縻制度不光能让边境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同时又能避免战事上带来的经济打击,给大唐王朝充分休养生息,发展的黄金时间。

但羁縻制度也仅适用于大唐开国初期,羽翼尚未丰满时的权宜之计罢了。

尤其对待四夷各族的政策更是脱离实际,一心只想做大事、贪大求全的浮夸作风实则在为大唐养虎为患!

唐高祖武德七年曾规定:归附大唐的外籍商人,每人每年只需缴纳丁税5-10文不等,有时甚至干脆免缴,而普通汉民每年却需缴纳田租粟二石。

唐代法律还赋予外籍人士。

《唐律疏议》中记载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外籍人之间发生纠纷,可以不按唐律作为断案依据。

这样,外籍人在唐朝便高人一等。

此外,唐代政权和高等院校也对外籍人士开放。

而像国子监这种朝廷最高学府,平时只收文武三品以上的高官子弟,平民子弟都无入学资格。

但是,对外籍贵族却可以放宽要求。

自然的,外籍人在大唐进行商贸那是顺风顺水。

但由于朝廷赏赐格外慷慨,价值远超贡品本身,吸引了大批来自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混入各国使团牟利。

自唐朝兴起的这套茶马互市的理论也被之后的宋朝,明朝后来照搬以至于沦为朝廷财政沉重的负担。

以至于,宋朝,明朝回礼数不能填满异族那贪婪胃口还以劫掠边疆做要挟。

这无异于那些喂不饱的白眼狼,属实可恶至极!

也正因这种大唐对外优待,对内严厉畸形的开放,才为后世华夏埋下重大祸患。

李泰指节敲击在桌面上针锋相对,道:“我并不是说不应该接纳四夷各族,只是父皇你本末倒置了。”

“父皇待我大唐子民非常严苛,反倒对那些异族过于大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