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这也太赚钱了 (第2/2页)
而在开国初期,李唐王朝统一钱币的行为,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隋朝末年的战乱,使生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所以社会上商品稀少,而钱币则显得过多,物价因而飙升。
到了李世民贞观时期,国内大规模战乱结束,政府也实施了各种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农业和手工业因此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上的商品开始变多。
李唐王朝此前统一货币的行为,这时候才发挥作用,物价开始走向稳定,商品的价格也开始回落。
虽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所奉行的统治思想一向都是重农抑商为根本,而李世民自己对于各地豪族,商贾也一向看不顺眼。
但这当中却存在一个误区。
李世民虽对商贾,豪族痛恨不已,但对于大唐商业的发展建设,却一直都保持大力扶持的态度。
这点,从统一货币,铸造开元通宝,包括之后出台的各项有利于大唐商业,农业的政策便不难看出。
可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仅仅在自己登上帝位的第十五个年头,大唐商业的繁荣就已经开始初露峥嵘了。
也知道此刻,李世民方才明白了李泰当初为何百般劝说自己要设置关税,提高商税,通过塑造一个良好的商业氛围,商业环境,从而反补大唐国库。
要知道,现如今的大唐国库因天灾不断且对外兴兵,一直都是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这点,就从唐朝官员的俸禄上就能看出一二了。
只是,商税和关税等问题并不是他李世民一拍脑门,说决定就能决定的,其中很多细节,很多门道还需从长计议。
只是,看着自己宝贝儿子这生意是越做越红火,五粮液的利润高到离谱,自己这当爹的倒也无需再反为东征高句丽粮草一事而担忧了。
手头要实在不宽裕了,大不了就问李泰要就是。
反正自己当老子的打下来的江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到最后不好便宜给李泰了?
自己没问李泰要劳务费,李世民都觉得自己很厚道了。
“皇兄,立德,青雀的敛财能力你们也都看到了吧。”
“与其你我君臣三人在这御书房中闭门造车,不如就以工代赈和承包制等相关问题找他这个计划提议者好生聊聊,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
就在李世民这边正琢磨着该如何从自己宝贝儿子手里面多捞点钱出来时,李泰这边同样也没闲着。
唐人阁那边相关事宜自是全权交给福伯去打理了,而李泰则带着杨务廉快马加鞭从长安城回到了自己的封邑延康坊中。
经过开业这几天大酬宾活动,别的暂且先不论,就光说李泰卖出去的五粮液,铸铁火炉的订单就已是堆积如山了。
还好李泰先是用唐人阁的贵宾卡暂时将下五粮液,铸铁火炉的开元通宝暂时记录在内,而自己这边则来到延康坊打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始扩建酿酒车间,锻造车间等好提升五粮液和铸铁火炉那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