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小小饭馆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诛天世界我才是王者!
回去的时候,感觉路好走多了——
最终,我和东方在火车站分道扬镳,他说他不回家了,要回学校,还有点急事要处理,我则打的直奔福州机场,那里有回家的班机——
早在我们初次到达福建的时候就在福州机场*好的机票,半个月之内不会失效或者过期的那种,条件是追加20%的税,不过这也算是值得,因为这样我就随时会拿到回家的机票——
可惜的是,我在山区耽搁的时间太久了,就算是预定了半个月的机票,也还是过期五六天了,我以前交的钱算是打水漂了,只好再掏腰包重新买票——
机票拿到手之后,我望着机票上的时间,不禁泪流满面,看来东方玉城不我欺也!——
我在台源渡过的那几天,果然是不存在的,看来还是我多疑了——
几个小时后,我终于到家了,飞机缓缓的在省城机场降落,望着这个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大厦,熟悉的大烟囱,坐在小区门口玩牌、吹牛聊天的老人们都是那样的熟悉、亲切,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走出机场,我没急着回家,而是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家熟悉的小饭馆,这里有我好多的记忆,我相信,每个人,尤其是每个离家的浪子,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苦,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你是个弱女子还是男子汉,只要你离家久了,在思乡的情结中,定会有个小饭馆的身影在不断地闪烁,好像那里,就是家的部分,和我们的血脉都是息息相连的——
反而,那些高级的饭店,夜过后,就会在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就是这样的个人,也算是半个在外漂泊的浪子,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我好几次都被别人或者自个逼入死亡的绝境,人们常说,死过次的人才会得知生命的重要,我不这样说,我说,几乎死在他乡的人,才知道家的珍贵——
我没有死在他乡,晤着回来了,可是,我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迫不及待的走进家小饭馆,那里有我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期间无数的回忆,我觉得,它也应该是家的部分——
小饭馆的门面有点破旧,几十年如日的个模样,只有门前的三个字“牛肉面”在不断地变换方——有几年的时间写在在布作的招子上,过了几年又写在门框上的木牌子上过了几年又写在门前立着的铁牌子上——
其它的几乎都没有变——有点油腻的门帘子,有点老掉牙的木头板子的门面——
转角刻着花卉的桌子也油腻得看不见原来的颜色,还有个半人高的窗口,人们在那里报饭,也在那里端碗,透过窗口就可以看见里边忙碌的大师傅还有小堂倌,他们总是拿起桌子上的面团,把面条条的从面团中抽出来,然后又条条的揉进去,如此反复十几次,才撕下团面,搓成个圆柱子,然后双手用力,面就被拉开了,然后是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如此反复,条条细细的,匀称的牛肉面就被拉成了,我小的时候最欣赏的就是面拉成的那瞬间——师傅“啪”的声把那个面在桌子上声响亮的摔,就标志着面拉成了,然后潇洒的扬手,面就啪的声落进了大锅里——
有的还可以把面拉的比头发丝还细,个普通的小针眼中就可以穿过三百多根,拿火柴点,撮面立刻哗啦啦的化成团火焰,堪称为神奇——
小的时候,母亲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要来这里吃上碗,作为早点,然后我心中才可以热乎乎的,暖融融的去上学——
上了初中高中,我们家生活条件好了,学校不必要挤这小饭馆了——
我掀开门帘走了进去,里边已经人满为患,就这么个有点脏的小饭馆,却受到了乡亲们热烈的追捧,而且追就是几十年——
离家半年,这里的切都没有变,还是那张破旧的柜台,还是那个面无表情的老人,他坐在柜台后边,漠然的看着来来去去用餐的人们,不知怎么,当看到这个面无表情的老人之后,我却有了种非常非常的踏实感——
走到柜台前,我边掏钱,边也面无表情说:“来两碗牛肉面,要加工的,加鸡蛋,加小菜,各两份”——
老人听到我的话,抬起头来看了我眼,突然咧着他那没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了,说:“这娃子,多大岁数啊你,怎么说话老气横秋的,交钱吧,共18块钱”——
他是认识我的——
这倒把我搞了个大红脸,拿着他给我开出来的票,溜烟的跑了,来到取饭窗口前,小心翼翼的说:“两个牛肉面,个二愣子,个毛细”——
报饭的是个小姑娘,看到我扭捏的样子,有点不屑的对我说:“木你声音大些着设,像个米人样地,难过死牢(你声音大点好不好,像个女人样的,让别人很难受)”——
这次我的脸不再是红的了,而是由红转黑了,狠狠的说“辣子放多些,不要葱,不要芝麻”——
小姑娘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说,小心眼的男人……知道了”——
我说:“你……”——
后边的人说:“报上了就让开,我们还在等着呢”——
我只好灰溜溜的让开了,到这里来,她就是土皇帝——
饭来了,我的面前跟摆着的别人的不样,我的面前摆着两碗饭,个二愣子,个毛细,来来往往的人像是看怪物样的看着我,因为这是牛肉面粗细之中的两个极端,牛肉面从粗到细,可以分成好几个等次,我所要的这两个,个是最粗的,个基本上是最细的,我却边吃饭,边像是看宝贝样看着面前的那碗二愣子——
虽然那时候正赶上吃饭的高峰期,饭馆里边人很多,但是他们宁可挤到别的桌子上去,也不愿意跟我坐在起,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吃饭的——
很快就我干完面前的了两碗面,这时,个大娘才打着家乡腔说:“你看把娃娃饿地,好像几年没吃饭样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