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夜访高人 (第2/2页)
除此之外,我们正在安排部队夺取敌人的两艘渡船、打捞敌人沉在水里的一艘破船,加起来差不多能有4只木船承载战士渡河。
毛主席听刘伯承说完后心里不由得一沉,因为当初红军渡过金沙江用了7条船,那船比大渡河边的这些船还要大,战士们渡江还用了整整7天7夜。
如今薛岳的部队已经抵达了西昌北部,杨森的部队距离红军也只有几天的路程了,如果只靠4艘小船渡河的话,那么数万人的中央红军想要渡过安顺场,最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天呐,真要这么做的话,那么红军就真的成“石达开第二”了。
对红军处境忧心忡忡的毛主席,当天晚上彻夜难眠。
然而就在毛主席辗转反侧的思索红军应该如何渡河时,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找到了他。
李富春告诉毛主席,说自己刚才拜访了附近镇子上的一位90多岁的老秀才。
这位老秀才叫宋大顺,曾经亲眼目睹过当年石达开是如何覆灭的。更对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
据李富春讲,那位老人见到他后,还给他念了一首诗:
前有大渡河天险阻拦,右有唐军门雄师百万。
左有松林河铁索斩断,后有铁寨子倮倮把关。
毛主席认为,老人的这首诗虽然文笔不甚佳,但是却道尽了石达开当时的处境:
前方大渡河阻拦着自己,右边有唐友耕的百万雄兵,左方和后方皆是绝路,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想到这里毛主席再也坐不住了。他赶紧从床上站起来对李富春说道:“看来这是位高人啊,我们有必要去拜访一下这位前清的秀才了。”
李富春知道毛主席这些天一直没休息过,于是连忙对他说道:“您先休息,我们派人去把那位老秀才请来,反正他就住在安顺场的另一头,离这里也不远。”
但毛主席还是决定秘密拜访那位老秀才,以示尊重。
当毛主席见到那位老秀才后,开门见山地问道:“老人家,您知道当年石达开因何落败,是怎样被俘的吗?”
老秀才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用文绉绉的语言描述了石达开当初的经历:
同治二年(1863年)4月,石达开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后,率3万余众于5月抵达大渡河南岸之紫打地。恰巧此时他的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石达开因此决定犒赏全军,大宴三天。
就在石达开白白浪费的三天时间里,总兵唐友耕的军队已经逼近大渡河北岸,四川总督骆秉章用重金收买了当地土司,彝兵部队为清廷所用,石达开部队因此陷入了四面埋伏的境地。
虽然不甘失败的石达开多次组织部队进行突围或者强渡大渡河,但因为他白白浪费了三天时间,大渡河河水暴涨,根本无法渡河。
后来石达开率领部队与清军交战时,彝族土司岭承恩背信弃义发起偷袭攻占了石达开部队的大营,虽然石达开后来率领部队将大营夺回,但是大营内的存粮已经被岭承恩的军队给抢走了,他们临走之前还放了一把火,一点儿余粮没有留下。
就在石达开部队弹尽粮绝之际,骆秉章挂出了“投降免死”的旗帜,石达开不愿手下将士跟随自己一同坐以待毙,于是给骆秉章写了一封信,表示愿以自己一人性命换手下人安全。
骆秉章收到信后大喜,赶紧派人去紫打地见石达开,劝他“解甲归田”,成功骗石达开签署了城下之盟,结果石达开部队投降后,骆秉章背信弃义,将石达开擒拿然后凌迟处死。
毛主席听老秀才讲完石达开的遭遇后,沉默良久。
72年前,石达开的3万人马就是在这安顺场上全军覆没,如今不足3万人马的中央红军也被困在了这安顺场,和当年石达开的遭遇何其相似?
难道中央红军真的要步石达开的后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