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635章嬗变

第635章嬗变 (第2/2页)

留守人员的二把手谭余保在重病时整日呓语,叫唤着:“任胡子(任弼时)”、“王胡子(王震)”。

独立一团团长刘日患严重的肺病,临死还不忘恢复边区。时常大喊“红军回来了!”“红军回来了!”

由此可见留守人员对主力的渴盼之情。

一支屡战失利且日益缩小的孤军,与上级的联络成为他们在孤独中顽强战斗的精神动力。

然而,1935年2月9日,仅有的一部电台在战斗中损失。自此,湘赣省委与中共中央和红六军团失去联系。

4月上旬。苏区中央分局派封天宇开始寻找湘赣省委,转告中央红军已远征,中央苏区全部失陷的消息。

同时还将留守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已分9路突围,中央已有新的指示,即立刻改变战略决策,分散打游击,统统告诉了湘赣省委。

这大大出乎湘赣边留守人员的意料。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也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听到。

他们的主力情结因此遭到了沉重打击,失败主义和悲观情绪开始扩大。“反水”(叛变)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

在主力回归希望渺茫的情况下,自寻出路并重树信心成为湘赣省委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

留守人员的出路主要有4种:叛变、开小差、游击战争和白区工作。

第一次棋盘山会议(1935年4月初)虽然在失去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召开。但湘赣省委执行的是中央“七二三训令”(1934年)加强游击活动和秘密工作的指示,其现实意义是为迎接主力回归起内应作用。

从几天后接到中央分局告知的情况分析,湘赣省的游击战争既失去迎回主力的内应作用,也丧失作为中央军区侧翼的价值。

在敌人“民尽匪尽”政策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对留守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远不如到白区工作资源丰富,白区工作有可能会大有作为。

实际上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13日给留守的中央分局电示“选派适宜的干部到白区工作”。中央分局在给湘赣省委的文件中转达了这一指示。

在这种情况下,5月下旬,湘赣省委召开太平山会议。

太平山会议是一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会议。它对湘赣边斗争的影响并不亚于第二次棋盘山会议。

以游击战争还是城市白区工作为导向成为会议争论的焦点。这使谭余保和陈洪时矛盾激化。

谭余保坚持游击战争是在严格遵循先前的中央指示,陈洪时提议的白区工作则是有利于留守人员生存的可能方向。

因为国民党在乡村可以搞“民尽匪尽”,在城市则不能这样搞,这是白区工作的现实有利条件。

然而,谭余保指出,中央的”选派适宜的干部到白区工作”,只是斗争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指我们全部的工作。

因此,谭余保指斥陈洪时是“右倾逃跑主义”。

一旦戴上这顶帽子,在当时情况下下级也可以把上级当成动摇分子肃反。

最后,太平山会议决定坚持游击战争。

但谭陈二人的思想分歧以及“右倾”帽子成为陈洪时叛变的催化剂。太平山会议造成了留守人员坚守与逃离两种心态的断然分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为了甩开包袱,陈洪时命令部队朝跟随突围的几千名逃难群众开枪,以吓跑他们。结果使无数革命群众慘遭敌人杀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