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嬗变 (第2/2页)
由于发生了一些变故,湘赣边省委始终没有与外界完全恢复联系,因此与中央和上级隔绝太久。
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开始由着眼于全国的革命团体向地方会党转变,先前的革命战士也增加了许多草莽英雄主义情结。
他们从先前因渴盼中央却得不到消息而产生的失落情绪和被主力“抛弃”而产生的怨气中逐渐走出来。
同时对中央和主力的印象也开始淡化。而地方山头主义色彩却有所滋长。游击队领导人成为队伍的权威和感情寄托。
1937年6月,湘赣边临时省委副书记、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游击司令部司令员、仅次于谭余保的二把手曾开福叛变。
曾开福原是肖克手下的老团长,很能打仗。他曾为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期,他却受外来人员的影响丧失革命信心转而投敌。
他的投敌,在情感上让许多人不能接受,造成“很多同志的思想非常混乱”,感到所有人都不能信任。
于是,内部戒备之心增强。同时,为防止外界因素影响队伍稳定以及害怕上外来人员的当,谭余保下令采取封锁外来消息并警惕外来人员接近队伍的严厉措施。这使队伍再次走向自我封闭。
与中央失去联系3年时间,游击队的主力情结已经相当淡化。
在这个时候却传来越来越多中央指令: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消息。这使队伍的主力情结再度复燃,思想出现新的波动。
不过,他们虽然思想出现波动,但在感情上却难以接受中央的新政策,去和“清剿”屠杀自己队伍的国民党搞合作。
而且这与支撑他们坚守三年的“苏维埃传统”政策背道而驰。
因此“认为讲统一战线,就是向国民党投降。他们拒绝下山”,并把这些消息看成是反动宣传。
有了曾开福的前车之鉴,他们更是绷紧了对外来人员的警惕之弦。
这直接导致陈毅派出寻找他们的多位同志被当成“叛徒”误杀。陈毅只好自己冒险进山。
见到陈毅,谭余保大骂他是叛徒。并进行公审。还扬言要毙了他。
陈毅被迫进行宣传鼓动,这使本已思想浮动的游击队分歧更大。
好在谭余保作为一个革命家,绝不糊涂。他派人下山证实陈毅身份的真假。
当得知误会陈毅时,谭余保声泪俱下。挑了三年多的坚守湘赣边的重担终于可以向中央交差了。
但即使到这一步,谭余保仍然十分谨慎。他当天深夜再去诱诈陈毅。却被陈毅进一步说服。谭余保又想了三天三夜,方才允许陈毅下山。
谭余保经过痛苦挣扎,从怀疑到相信中央代表,最终以坚定的组织信仰战胜了个人情绪。
在下山时,整个队伍充满了对热血浇灌的土地和生死相依的群众恋恋不舍的离别心酸与久经禁锢而渴望下山的复杂情感。
当项英和曾山代表中央来看望坚持到最后的留守人员时,“我们像一群久别亲人的孩子,忽然见到慈爱的母亲,泪水湿润了双眼”。
历经三年磨难,坚持到最后的留守人员终于找到心灵的归属,重回中央的怀抱,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心理安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由于当时林欣儿离开部队去执行更为绝密而又重要的任务,七月的棋盘山会议她没有参加。又由于她的部队在玉华山突出重围后便隐蔽于罗山,谭余保以为他们都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