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笔www.ibiqub.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笔 > 铁马金戈 > 第662章红一军团

第662章红一军团 (第1/2页)

笔趣笔 www.biqub.com,最快更新铁马金戈!

红一军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前一章讲到了她最初时的架构,和三位军长的情况。

这一章继续讲她的发展。

1933年6月,红一军团受命参加了整编,她被取消了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番号,军团直辖师。

在长征初期,红一军团有三个师,它们分别是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十五师。

其中一师、二师是主力师,十五师是彭绍辉和肖华领导的少共国际师(娃娃师)。

第一师和第二师下辖6个团,其中著名的中央三虎便诞生于这两个师。

这三“虎”是指: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第2师第4、第5团。

这三个团在红军长征途中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除了这三虎,剩下的3个团分别是哪些呢?

很显然,另外的三个团分别为2、3、6团。

而长征初期这6个团的团长又分别是谁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在这里便一一叙述。

杨得志一一红一团团长。

杨得志是湖南人,1928年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

1934年10月起,中央苏区的红军被迫陆续进行战略大转移。

没有想到的是,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这次战略转移历时一年、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奇迹。

1934年10月17日,杨得志率领红一团从于都县梓山镇水口村的山峰坝渡口跨过于都河,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

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向西突围,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当红军遭受重大损失最终突破敌军在湘江布设的第四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途中。

长征路上,他担任红一团团长,率团担负前卫和先遣任务。曾指挥红1团强渡天险乌江,全歼嵩明县城国民党守军;继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还是回过头来讲长征初期的一件事吧!

在红军时期,他是红1团团长,为红军一字号团长。最为传奇的是,他曾率领一个团大战敌三个团,且将敌军击败。

那是在长征之初,杨得志率领红1团为全军开路,充当先锋。他们才到安远、新丰,就遇上敌粤军余汉谋部。红1团远道而来,粤军仗着好枪好炮,依靠事先筑好的工事,以逸待劳。

上级通报杨得志:敌军为2个团。

怎么办?必须打过去,才能开路。不料,战斗一打响,杨得志发现敌军是3个团,且是粤军的王牌团。红1团一个团要对敌3个团!打不打?杨得志说:“打!”

但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动作要快,要猛!

这场战斗还是持续了3个小时,杨得志以一个团击败粤军3个团,全歼敌6000多人,打开了红军前进的通道。据说,敌师长获悉杨得志歼灭了他的3个团时,当场晕倒在地。

1934年12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在黎平会议上接受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放弃原定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在川黔边建立新苏区,决定立即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杨得志率红一团强行军向西疾进,占剑河,越施秉、黄平,于1934年12月28日占领余庆,1935年1月1日占领龙溪镇的安顺场渡口。

对岸有黔军的一个团防守,企图凭借乌江堵截红军,等待国民党中央军来援。

乌江是贵州省最大的河流,江面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悬崖绝壁,难以攀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